本科艺术史论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艺术学 专业代码:1301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于社会发展对艺术史论研究与应用工作的需要,培养具备人文科学素养、艺术史专业知识、艺术学理论基础,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较好的艺术史论研究能力、文化创新能力和从事文化产业的实践能力的基础理论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在美术馆、博物馆、中小学、艺术教育机构、广播电视台、报刊杂志社、文化公司、出版机构等部门从事艺术史论研究、艺术评论、艺术教育、艺术市场管理与策划等方面的工作,成为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基础理论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以马克思主义史学与文艺学作为指导思想,掌握艺术学基础理论和艺术史基本知识,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较强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具有较好的艺术史论研究能力、文化创新能力以及从事文化产业的实践能力。
(一)素质要求
(1)思想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守法、诚信、友善,热爱劳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2)专业素质: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学术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精神。
(3)身体与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人生态度、敬业精神。
(二)知识要求
(1)专业知识:素养系统掌握艺术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理论思维的方式方法,了解艺术学理论的学科背景、学科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把握当代视觉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掌握艺术学理论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式方法。
(2)专业侧重:系统把握中外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等造型艺术的发展历史及其规律,了解中外音乐、舞蹈、电影等的发展历史,了解传统造物文化。
(3)人文素养:具有文、史、哲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哲学、美学、历史学、文学等学科的基本学科和研究方法。
(4)专业技能:具备外语、中文语言规范与应用、写作、文献检索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技能。
(三)能力要求
(1)思辨能力:具备从艺术学理论视角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充分利用艺术学理论和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理论及方法,进行逻辑思辨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2)学术能力:具有综合的艺术修养和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掌握艺术文献检索利用的方法,能够从门类艺术的实践出发,使用艺术学理论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从事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
(3)实践能力:掌握艺术批评、文案策划、文化创意、田野调查、艺术市场调研与策划等方面的专业工作方法和技能;
(4)创新能力:关注学科发展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创新能力。
(四)开设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
培养要求 |
主要课程 |
素质要求 |
思想素质 |
中国文化史、中国传统艺术思想 |
专业素质 |
艺术市场与调研、艺术品牌策略与传播 |
身体与心理素质 |
体育、军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知识要求 |
专业知识 |
学科与专业导论、中国艺术史I、中国艺术史II、中国艺术史III、西方艺术史I、西方艺术史II、西方艺术史III、艺术学概论 |
侧重领域 |
门类艺术学、艺术经典作品I、艺术经典作品II、传统造物研究 |
人文素养 |
美学导论、哲学导论、外国文化史 |
专业技能 |
沟通与写作、艺术文献检索与利用、田野调查、 |
能力要求 |
思辨能力 |
艺术经典论著选读、视觉文化与当代艺术研究、新媒体与当代艺术研究、西方当代艺术思潮研究 |
学术能力 |
专业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艺术研究专题I、艺术研究专题II、艺术人类学、艺术心理学 |
实践能力 |
造型基础、书画基础、影像表达、技法表现 |
创新能力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艺术批评、艺术传播学 |
三、课程设置
(一)主干学科
艺术学
(二)核心课程
中国艺术史I、中国艺术史II、中国艺术史III、西方艺术史I、西方艺术史II、西方艺术史III、艺术学概论、中国传统艺术思想、艺术批评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造型基础、书画基础、影像表达、技法表现、文化考察、艺术市场调研、田野调查、假期课堂、社会实践
四、学制与学位
(一)基本学制:4年
(二)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五、毕业总学分及总学时基本要求与分配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普通本科专业各课程群学分学时统计表
课程类别 |
课程总学分 |
理论学分 |
实践学分 |
各课程群学分占比 |
课程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各课程群学时占比 |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周) |
通识教育课程群 |
必修课 |
41.5 |
31.5 |
10 |
34.1% |
818 |
614 |
204 |
34% |
\ |
选修课 |
11 |
11 |
0 |
198 |
198 |
0 |
小 计 |
52.5 |
42.5 |
10 |
1016 |
812 |
204 |
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注:选修课学分学时按毕业最低要求统计) |
必修课 |
22 |
19.5 |
2.5 |
20.5% |
428 |
354 |
74 |
20.3% |
选修课 |
9.5 |
3 |
6.5 |
180 |
74 |
106 |
小 计 |
31.5 |
22.5 |
9 |
608 |
428 |
180 |
专业教育课程群 (注:选修课学分学时按毕业最低要求统计) |
必修课 |
20 |
13 |
7 |
22.7% |
388 |
220 |
168 |
23.7% |
选修课 |
15 |
10 |
5 |
320 |
184 |
136 |
小 计 |
35 |
23 |
12 |
708 |
404 |
304 |
交叉课程群 |
选修课 |
6 |
3 |
3 |
3.9% |
112 |
68 |
44 |
3.7% |
德育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群 |
必修课 |
8 |
7 |
1 |
5.2% |
168 |
144 |
24 |
5.6% |
创新创业课程群 |
必修课 |
3 |
2 |
1 |
4.5% |
56 |
42 |
14 |
4.3% |
选修课 |
4 |
2 |
2 |
72 |
36 |
36 |
小计 |
7 |
4 |
3 |
128 |
78 |
50 |
综合实践课程群 |
必修课 |
14 |
0 |
14 |
9.1% |
252 |
0 |
252 |
8.4% |
22 |
合 计 |
154 |
102 |
52 |
\ |
2992 |
1934 |
1058 |
\ |
22 |
专业培养计划学时与学分统计表
学时数(学时) |
集中性实践环节周数(周) |
学分数(分) |
总数 |
其中: |
其中: |
其中: |
32 |
总数 |
其中: |
其中: |
其中: |
必 修 课 |
选 修课 |
劳动 教育 |
理论教学 |
实验教学 |
公共必修课 |
公共选修课 |
专业必修课 |
专业选修课 |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
理论 教学 |
实验 教学 |
创新创业教育 |
公共艺术课程 |
2992 |
2110 |
882 |
32 |
1934 |
1058 |
154 |
49.5 |
15 |
59 |
30.5 |
22 |
102 |
30 |
7 |
8 |
注:1.必修课学时数+选修课学时数=培养方案总学时数;理论教学学时数+实验(实践)教学学时数=培养方案总学时数;
2.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指通识教育课程群、创新创业课程群、综合实践课程群(仅限《军事训练》《社会实践Ⅰ》《社会实践Ⅱ 》《第二课堂》课程)内的必修课(选修课);
3.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是指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专业教育课程群、交叉课程群、德育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群、综合实践课程群(除《军事训练》《社会实践Ⅰ》《社会实践Ⅱ 》《第二课堂》之外的其他课程)内的必修课(选修课);
4.公共必修课学分数+公共选修课学分数+专业必修课学分数+专业选修课学分数=培养方案总学分数;
5.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数+理论教学学分数+实验(实践)教学学分数=培养方案总学分数;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数指综合实践课程群学分;理论教学学分数指除综合实践课程群之外其他课程群理论学分总数;实验(实践)教学学分数指除综合实践课程群之外其他课程群实践学分总数);
6.各专业劳动教育主要依附假期课堂进行,并结合专业特点及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劳动教育课时不能少于32学时。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普通本科专业各学期学分统计表
|
第1学期 |
第2学期 |
第3学期 |
第4学期 |
第5学期 |
第6学期 |
第7学期 |
第8学期 |
小计 |
合计 |
计划学分数 |
23 |
23.5 |
25 |
24 |
15.5 |
12 |
8 |
6 |
137 |
154 |
其中通识教育课程群选修课(11学分),创新创业课程群选修课(4学分),第二课堂(2学分),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修读学期。 |
17 |
六、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安排
本科 艺术史论 专业学分制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安排表
课程群 类别 |
课程类别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每周学时数 |
上课 周数 |
总学时 |
理论 学时 |
实践 学时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通识教育 课程群 (52.5学分) |
必修课 (41.5学分) |
思想政治 通识课 (19学分) |
02390022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3 |
56 |
48 |
8 |
4 |
|
|
|
|
|
|
|
14 |
0239000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54 |
48 |
6 |
|
3 |
|
|
|
|
|
|
18 |
02390025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54 |
46 |
8 |
|
|
3 |
|
|
|
|
|
18 |
02390023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54 |
46 |
8 |
|
|
|
3 |
|
|
|
|
18 |
02390024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3 |
54 |
46 |
8 |
|
|
3 |
|
|
|
|
|
18 |
02390006-0011 |
形势与政策 I、II、III、IV、V、VI |
2 |
36 |
34 |
2 |
每学期6学时,开设3学年6学期 |
1 |
01110001 |
军事理论 |
2 |
36 |
32 |
4 |
2 |
|
|
|
|
|
|
|
18 |
语言写作 通识课 (13学分) |
02310011 |
大学英语Ⅰ |
2 |
28 |
28 |
0 |
2 |
|
|
|
|
|
|
|
14 |
02310012 |
大学英语Ⅱ |
2 |
36 |
36 |
0 |
|
2 |
|
|
|
|
|
|
14 |
02310013 |
大学英语Ⅲ |
2 |
36 |
36 |
0 |
|
|
2 |
|
|
|
|
|
14 |
02310014 |
大学英语Ⅳ |
2 |
36 |
36 |
0 |
|
|
|
2 |
|
|
|
|
14 |
02310022 |
古典文学 |
1.5 |
28 |
28 |
0 |
2 |
|
|
|
|
|
|
|
14 |
02310023 |
现代文学 |
1.5 |
28 |
28 |
0 |
|
2 |
|
|
|
|
|
|
14 |
02310019 |
大学普通话 |
1 |
18 |
10 |
8 |
|
|
4/2 |
|
|
|
|
|
5 |
02310020 |
应用文写作概论 |
1 |
18 |
10 |
8 |
|
|
|
2 |
|
|
|
|
9 |
健康 通识课 (6学分) |
02310007 |
体育Ⅰ |
1 |
36 |
12 |
24 |
2/4 |
|
|
|
|
|
|
|
14 |
02310008 |
体育Ⅱ |
1 |
36 |
4 |
32 |
|
2 |
|
|
|
|
|
|
18 |
02310009 |
体育Ⅲ |
1 |
36 |
4 |
32 |
|
|
2 |
|
|
|
|
|
18 |
02310010 |
体育Ⅳ |
1 |
36 |
4 |
32 |
|
|
|
2 |
|
|
|
|
18 |
01110006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2 |
36 |
24 |
12 |
3 |
|
|
|
|
|
|
|
12 |
学科基础通识课 (3.5学分) |
02310021 |
逻辑学 |
2 |
36 |
36 |
0 |
|
|
2 |
|
|
|
|
|
18 |
02310025 |
人工智能导论 |
1.5 |
30 |
18 |
12 |
|
2 |
|
|
|
|
|
|
15 |
小计 |
|
|
41.5 |
818 |
614 |
204 |
15/17 |
11 |
14/16 |
9 |
|
|
|
|
|
选修课(11学分) |
思政选修课(1学分) |
02390014 |
中国共产党党史 |
1 |
18 |
16 |
2 |
|
|
|
|
4/2 |
|
|
|
5 |
0239001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
1 |
18 |
16 |
2 |
|
|
|
|
4/2 |
|
|
|
5 |
02390016 |
从延安到北京:中国共产党人的文艺思想与实践 |
1 |
18 |
16 |
2 |
|
|
|
|
2 |
|
|
|
9 |
02390017 |
文艺与时代:美术经典视角下的改革开放史 |
1 |
18 |
16 |
2 |
|
|
|
|
|
2 |
|
|
9 |
02390018 |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 |
1 |
18 |
16 |
2 |
|
|
|
|
|
2 |
|
|
9 |
02390019 |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 |
1 |
18 |
16 |
2 |
|
|
|
|
|
2 |
|
|
9 |
02390020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读 |
1 |
18 |
18 |
0 |
|
|
|
|
|
2 |
|
|
9 |
02390021 |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概论 |
1 |
18 |
18 |
0 |
|
|
|
|
|
2 |
|
|
9 |
学术讲座(2学分) |
01190025 |
学术讲座 |
校级讲座0.5分/场,院级讲座0.25/场 |
任意选修课(8学分) |
含每学期老师申报开设通识选修课及网络通识选修课,此模块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安排。 |
专业基础教育 课程群 (31.5学分) |
必修课 (22学分) |
02255001 |
学科与专业导论(讲座) |
0.5 |
8 |
4 |
4 |
8 |
|
|
|
|
|
|
|
1 |
02255002 |
沟通与写作 |
2 |
28 |
14 |
14 |
16/12 |
|
|
|
|
|
|
|
2 |
02255003 |
中国艺术史I |
3 |
56 |
48 |
8 |
16/12 |
|
|
|
|
|
|
|
4 |
02255004 |
中国艺术史II |
3 |
56 |
48 |
8 |
|
16/12 |
|
|
|
|
|
|
4 |
02255005 |
中国艺术史III |
3 |
56 |
48 |
8 |
|
|
16/12 |
|
|
|
|
|
4 |
02255006 |
西方艺术史I |
2.5 |
56 |
48 |
8 |
|
16/12 |
|
|
|
|
|
|
4 |
02255007 |
西方艺术史II |
2.5 |
56 |
48 |
8 |
|
|
16/12 |
|
|
|
|
|
4 |
02255008 |
西方艺术史III |
2.5 |
56 |
48 |
8 |
|
|
|
16/12 |
|
|
|
|
4 |
02255009 |
艺术学概论 |
3 |
56 |
48 |
8 |
|
|
|
16/12 |
|
|
|
|
4 |
|
小计 |
22 |
428 |
354 |
74 |
|
|
|
|
|
|
|
|
|
选修课 (9.5学分) |
02255010 |
造型基础 |
2 |
42 |
10 |
32 |
16/12 |
|
|
|
|
|
|
|
3 |
02255011 |
书画基础 |
2 |
42 |
10 |
32 |
16/12 |
|
|
|
|
|
|
|
3 |
02255012 |
影像表达 |
2 |
42 |
10 |
32 |
|
16/12 |
|
|
|
|
|
|
3 |
02255013 |
技法表现 |
2 |
42 |
10 |
32 |
|
16/12 |
|
|
|
|
|
|
3 |
02255014 |
哲学导论 |
3 |
48 |
36 |
12 |
|
|
16/12 |
|
|
|
|
|
3 |
02255015 |
美学导论 |
3 |
48 |
36 |
12 |
|
|
16/12 |
|
|
|
|
|
3 |
02255016 |
专业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
2.5 |
48 |
18 |
30 |
|
|
|
16/12 |
|
|
|
|
3 |
02255017 |
艺术文献检索与利用 |
2.5 |
48 |
18 |
30 |
|
|
|
16/12 |
|
|
|
|
3 |
|
小计 |
19 |
360 |
148 |
212 |
|
|
|
|
|
|
|
|
|
|
最低毕业学分 |
9.5 |
180 |
74 |
106 |
|
|
|
|
|
|
|
|
|
专业教育 课程群 (35学分) |
必修课 (20学分) |
02255021 |
艺术经典作品I |
2 |
42 |
34 |
8 |
|
16/12 |
|
|
|
|
|
|
3 |
02255022 |
艺术经典作品II |
2 |
42 |
34 |
8 |
|
|
16/12 |
|
|
|
|
|
3 |
02255024 |
艺术经典论著选读 |
3 |
56 |
28 |
28 |
|
|
16/12 |
|
|
|
|
|
4 |
02255023 |
民艺学概论 |
3 |
56 |
48 |
8 |
|
|
|
16/12 |
|
|
|
|
4 |
02255026 |
田野调查 |
3 |
56 |
8 |
48 |
|
|
|
16/12 |
|
|
|
|
4 |
02255027 |
艺术批评 |
3 |
56 |
28 |
28 |
|
|
|
|
16/12 |
|
|
|
4 |
02255030 |
艺术研究专题I |
2 |
48 |
24 |
24 |
|
|
|
|
|
12/8 |
|
|
5 |
02255031 |
艺术研究专题II |
2 |
32 |
16 |
16 |
|
|
|
|
|
|
12/8 |
|
2 |
|
小计 |
20 |
388 |
220 |
168 |
|
|
|
|
|
|
|
|
|
选修课 (15学分) |
02255018 |
外国文化史 |
3 |
56 |
48 |
8 |
|
16/12 |
|
|
|
|
|
|
4 |
02255019 |
门类艺术学 |
3 |
56 |
48 |
8 |
|
16/12 |
|
|
|
|
|
|
4 |
02255020 |
西方艺术理论 |
2 |
48 |
36 |
12 |
|
|
|
|
16/12 |
|
|
|
3 |
02255047 |
西方当代艺术思潮 |
2 |
48 |
36 |
12 |
|
|
|
|
16/12 |
|
|
|
3 |
02255025 |
艺术人类学 |
2 |
48 |
36 |
12 |
|
|
|
|
16/12 |
|
|
|
3 |
02255045 |
艺术心理学 |
2 |
48 |
36 |
12 |
|
|
|
|
16/12 |
|
|
|
3 |
02255029 |
艺术市场及调研 |
2.5 |
56 |
8 |
48 |
|
|
|
|
|
16/12 |
|
|
4 |
02255033 |
艺术品牌策略与传播 |
2.5 |
56 |
8 |
48 |
|
|
|
|
|
16/12 |
|
|
4 |
02255034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
2.5 |
56 |
28 |
28 |
|
|
|
|
|
16/12 |
|
|
4 |
02255046 |
艺术传播学 |
2.5 |
56 |
28 |
28 |
|
|
|
|
|
16/12 |
|
|
4 |
02255032 |
新媒体与当代艺术 |
3 |
56 |
28 |
28 |
|
|
|
|
|
|
16/12 |
|
4 |
02255035 |
视觉文化与当代艺术 |
3 |
56 |
28 |
28 |
|
|
|
|
|
|
16/12 |
|
4 |
|
小计 |
30 |
640 |
368 |
272 |
|
|
|
|
|
|
|
|
|
|
最低毕业学分 |
15 |
320 |
184 |
136 |
|
|
|
|
|
|
|
|
|
交叉课程群 (6学分) |
选修课 (6学分) |
各专业开设2门交叉课程,供全校其他专业学生跨专业修读(非本专业学生)。详见《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交叉课程一览表》 |
德育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群 (8学分) |
必修课 (8学分) |
02255039 |
中国文化史 |
2.5 |
56 |
48 |
8 |
16/12 |
|
|
|
|
|
|
|
4 |
02255038 |
中国传统艺术思想 |
3 |
56 |
48 |
8 |
|
|
|
|
16/12 |
|
|
|
4 |
02255040 |
传统造物研究 |
2.5 |
56 |
48 |
8 |
|
|
|
|
|
16/12 |
|
|
4 |
|
小计 |
8 |
168 |
144 |
24 |
|
|
|
|
|
|
|
|
|
创新创业 课程群 (7学分) |
必修课 (3学分) |
基础 (3学分) |
02370001 |
大学生创业基础 |
1 |
18 |
12 |
6 |
|
|
|
4/6 |
|
|
|
|
4 |
01110007 |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
1 |
16 |
14 |
2 |
|
2 |
|
|
|
|
|
|
8 |
01110008 |
大学生就业指导 |
1 |
22 |
16 |
6 |
|
|
|
|
2 |
|
|
|
11 |
选修课 (4学分) |
拓展 (2学分) |
01190006 |
网络创新创业通识课 (主要在5、6学期开设,课程包括职业生涯提升、创业精神与实践、项目管理学、商业计划书的优化等) |
实践 (2学分) |
01170004 |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科技文化大赛, 发明创造/专利、论文、产学研转化等(团委第二课堂) |
综合实践课程群(14学分) |
必修课 (14学分) |
集体实践课程 (14学分) |
01110002 |
军事训练 |
1 |
|
|
|
√ |
|
|
|
|
|
|
|
2 |
01170001 |
社会实践Ⅰ(团委) |
1 |
|
|
|
|
√ |
|
|
|
|
|
|
1 |
01170002 |
社会实践Ⅱ(团委) |
1 |
|
|
|
|
|
|
√ |
|
|
|
|
1 |
01190030 |
假期课堂Ⅰ(劳动教育+社会调查) |
1 |
|
|
|
|
|
|
|
√ |
|
|
|
2 |
01190031 |
假期课堂Ⅱ(劳动教育+企业实践/实习/工作坊/合作项目等) |
2 |
|
|
|
|
|
|
|
|
√ |
|
|
4 |
01170005 |
第二课堂 |
2 |
团委安排,详见《《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认定及实施办法(试行) |
01190008 |
毕业论文 (史论) |
6 |
|
|
|
|
|
|
|
|
|
|
√ |
12 |
小计 |
|
|
14 |
|
注:1.各专业课程总学时以2856学时为基数(含综合实践课程群学时,以1学分18学时折算),上下浮动不超过100学时。 2.第5学期假期课堂单独在寒假中开设2周,不占用校内教学周时间。 3.第6学期假期课堂开设4周,前两周在学期最后两个教学周进行,后两周在暑假进行。 4.1-4学期最后两天各二级学院集中组织讲座活动。 5.交叉课程于第5学期最后4周开设一门课程,3学分;第7学期1-4周开设一门课程,3学分。 6.学分学时转换标准:①一般课程18课时折合1学分;②体育36课时折合1学分;③毕业论文、假期课堂2周折合1学分。 7.表中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专业教育课程群4等选修模块总学分学时以学生毕业时最低要求统计,实际各教学单位应根据1:1.5-1:2的比例,开出更多课程。 8.适用本表的专业为:艺术史论、艺术设计学、美术学(美术史论方向)。
|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交叉课程一览表 |
开设学院 |
开设专业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每周学时数 |
上课 周数 |
总学时 |
理论 学时 |
实践 学时 |
第一 学年 |
第二 学年 |
第三 学年 |
第四 学年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人文艺术学院 |
艺术史论 |
02255036 |
传统造物文化 |
3 |
56 |
30 |
26 |
|
|
|
|
14 |
|
|
|
4 |
人文艺术学院 |
艺术史论 |
02255037 |
艺术经典赏析 |
3 |
56 |
38 |
18 |
|
|
|
|
|
|
14 |
|
4 |
七、课程介绍及修读指导建议
(课程排序原则:按照课程设置的学期顺序排序)
1. 《学科与专业导论》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0.5学分,8学时
课程介绍:《学科与专业导向》是一门引导性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专业设置的历史及现状、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计划。
2. 《造型基础》
前修课程:无
学分学时:2学分,42学时
课程介绍:《造型基础》是艺术史论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中的选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增强学生造型能力的重要课程。在学生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和色彩表现力的基础上,鼓励其尝试使用各种工具、材料以及不同的创作方法,表达艺术感受,进行艺术体验,并能够独立完成艺术创作。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和艺术素养,启发和提高其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意义。
3. 《书画基础》
前修课程:无
学分学时:2学分,42学时
课程介绍:《书画基础》是艺术史论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中的选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增强学生造型能力的重要课程。在学生具备一定的书画造型能力和色彩表现力的基础上,鼓励其尝试使用各种工具、材料以及不同的创作方法,表达艺术感受,进行艺术体验,并能够独立完成艺术创作。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和艺术素养,启发和提高其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意义。
4. 《中国文化史》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2.5学分,56学时
课程介绍:《中国文化史》课程是艺术史论专业德育与传统文化课程群中的必修课程。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中国文化史知识、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分期及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中国文化史内在的发展脉络。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文化及其发生发展的原因、背景,掌握古代文化史的研究方法,并促进对艺术史的学习。
5. 《沟通与写作》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2学分,28学时
课程介绍:《沟通与写作》是艺术史论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教育必修课,为整个专业的基础教育课程群和专业教育课程群的开展和实施做好语言和沟通的准备。
6. 《中国艺术史I》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3学分,56学时。
课程介绍:《中国艺术史I》课程是艺术史论专业基础教育必修课程,是检验学生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与水平的主要方式。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是通过对中国史前时期、先秦至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艺术现象、艺术流派、艺术家及艺术作品的介绍、讲解和欣赏,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中国艺术史的基本知识和发展规律,掌握中国各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征,熟悉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著名的艺术家及其经典艺术作品,为日后系统的艺术学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7. 《外国文化史》
前修课程:《中国文化史》
学分及学时:3学分,56学时
课程介绍:《外国文化史》是拓展学生知识、提高人文素养、辅助专业学习的一门专业教育选修课程。课程以时间为主线,系统介绍世界各国自远古至今日的艺术、文学、哲学、宗教、科技、社会生活等综合文化事象,以拓宽学生视野,使之广泛了解异域文化艺术特色及其产生原因、背景;同时,通过学习掌握比较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艺术,促进专业学习。
8. 《门类艺术学》
前修课程:《中国艺术史I》
学分及学时:3学分,56学时
课程介绍:《门类艺术学》是艺术史论的专业教育选修课程。本课程讲授各门类艺术的一般特征及各门类艺术之间的联系,是艺术学原理向各艺术门类的延伸,即在各艺术门类领域的具体运用。本课程对于进一步训练学生获得艺术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思维品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独立的学术研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9. 《西方艺术史I》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2.5学分,56学时
课程介绍:《西方艺术史》是艺术史论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中的必修课程。本课程讲授西方艺术发生、发展的基本历史,内容包括西方古代艺术、西方中世纪艺术、西方近代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思潮、艺术风格、重要艺术成就等,使学生了解西方艺术发展的历史状况,认识西方艺术发展与环境、政治、经济、宗教、哲学、文化传统等的相互关系,把握西方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本课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艺术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内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艺术史论奠定知识与能力的基础。
10. 《影像表达》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2学分,42学时
课程介绍:《影像表达》是艺术史论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中的选修课,旨在使学生系统了解影像及视频制作的类型、设备种类与流程,熟练掌握制作影像作品的器材使用方法,懂得如何让影像作品准确表达作者所传递的内涵与意境。课程设置摄影设备使用、视频脚本写作、分镜头摄录、录音、配音及后期剪辑、合成等一系列影像表达练习,加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认识。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熟悉操作硬件、软件的技巧与技能,提高创意能力、丰富知识结构,为相关课程中的影像搜集加工和视频编辑工作打下基础。
11. 《技法表现》
前修课程:造型基础
学分学时:2学分,42学时
课程介绍:《技法表现》是艺术史论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中的选修课,旨在通过临摹中、西经典代表性绘画作品,实现学生对中西绘画体系中作画工具、基本技法、具体作画步骤等体验式学习,目的在于加深艺术史论专业学生对中西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发生发展、风格特征的认识与理解。该实践课程也可视为艺术史理论知识的有效补充,也是培养艺术史论专业学生能言、能画、能写的理论应用性人才的必要课程。
12. 《中国艺术史II》
前修课程:《中国艺术史I》
学分及学时:3学分,56学时。
课程介绍:《中国艺术史II》课程是艺术史论专业基础教育必修课程,是检验学生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与水平的主要方式。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是通过对中国隋朝、唐朝、宋朝、元朝各个时期的艺术现象、艺术流派、艺术家及艺术作品的介绍、讲解和欣赏,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中国艺术史的基本知识和发展规律,掌握中国各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征,熟悉中国艺术发展史上的著名的艺术家及其经典艺术作品,为日后系统的艺术学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3. 《艺术经典作品I》
前修课程:《中国艺术史I》《中国艺术史II》《西方艺术史I》
学分及学时:2学分,42学时
课程介绍:《艺术经典作品I》作为专业教育课程群必修课程,包括艺术理论的梳理和具体艺术作品赏析,比例约为1:1。本课程力图通过艺术欣赏引论、绘画艺术欣赏、雕塑艺术欣赏、工艺美术欣赏、书法艺术欣赏、文学艺术欣赏等教学内容,借助艺术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及学生的审美素质。
14. 《艺术经典论著选读》
前修课程:《中国艺术史I》《中国艺术史II》《西方艺术史I》
学分与学时:3学分,56学时
课程介绍:《艺术经典论著选读》是艺术史论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以中西艺术理论的发展和演变为历史线索,精选了最具代表性的、最能反映时代精神之精华的经典论著。通过对艺术经典论著的选读,梳理其中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学说,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艺术理论问题。
15. 《中国艺术史III》
前修课程:《中国艺术史I》《中国艺术史II》
学分及学时:3学分,56学时。
课程介绍:《中国艺术史III》课程是艺术史论专业基础教育必修课程,是检验学生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与水平的主要方式。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是通过对中国明代、清代、近现代各个时期的艺术现象、艺术流派、艺术家及艺术作品的介绍、讲解和欣赏,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中国艺术史的基本知识和发展规律,掌握中国各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征,熟悉中国艺术发展史上著名的艺术家及其经典艺术作品,为日后系统学习和研究艺术学知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6. 《西方艺术史II》
前修课程:《西方艺术史I》
学分及学时:2.5学分,56学时
课程介绍:《西方艺术史》是艺术史论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中的必修课程。本课程讲授西方艺术发生、发展的基本历史,即近代文艺复兴时期以后到现代艺术崛起之间的西方艺术,研究其间的艺术思潮、艺术风格、重要艺术成就等,使学生了解西方艺术发展的历史状况,认识西方艺术发展与环境、政治、经济、宗教、哲学、文化传统等的相互关系,把握西方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本课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艺术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内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艺术史论奠定知识与能力的基础。
17. 《美学导论》
前修课程:《中国艺术史I》《中国艺术史II》《中国艺术史III》《西方艺术史I》《西方艺术史II》
学分与学时:3学分,48学时
课程介绍:《美学导论》是艺术史论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中的选修课。它对于学生了解系统的美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审美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培养和提高审美修养、审美情操和审美创造能力,塑造完整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该课程力图融汇中西美学的精华,内容包括美学的历史,美的本质,美感论,审美领域、审美范畴以及审美人生等美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前沿知识。
18. 《哲学导论》
前修课程:无
学分与学时:3学分,48学时
课程介绍:《哲学导论》是艺术史论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中的选修课。它主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哲学修养和思维训练,拓宽其思考和理解艺术问题的视野。该课程主要包括哲学学科的基本性质与问题领域,本体论与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宗教哲学。
19. 《艺术经典作品II》
前修课程:《艺术经典作品I》《中国艺术史I》《中国艺术史II》《西方艺术史I》《西方艺术史II》
学分及学时:2学分,42学时
课程介绍:《艺术经典作品II》作为专业教育课程群必修课程,包括艺术理论的梳理和具体艺术作品赏析,比例约为1:1。本课程力图通过艺术欣赏引论、建筑艺术欣赏、音乐艺术欣赏、舞蹈美术欣赏、戏剧艺术欣赏、戏曲艺术欣赏、摄影艺术欣赏、电影艺术欣赏和电视艺术欣赏等教学内容,借助艺术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及学生的审美素质。
20. 《西方艺术史Ⅲ》
前修课程:《西方艺术史I》《西方艺术史Ⅱ》
学分及学时:2.5学分,56学时
课程介绍:《西方艺术史》是艺术史论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中的必修课程。本课程讲授西方现当代艺术思潮、艺术风格、重要艺术成就等,使学生了解西方艺术在现当代的转型和发展,认识西方艺术发展与环境、政治、经济、宗教、哲学、文化传统等的相互关系,把握西方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本课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艺术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内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艺术史论奠定知识与能力的基础。
21. 《艺术学概论》
前修课程:《中国艺术史I》《中国艺术史II》《中国艺术史III》《西方艺术史I》《西方艺术史II》《西方艺术史III》
学分及学时:3学分,56学时
课程介绍:《艺术学概论》是艺术史论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中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系统地讲述艺术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包括艺术的本质、艺术起源、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创作过程、艺术欣赏等内容,培养学生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本课程对于艺术史论专业方向的学生掌握全面的艺术常识和坚实的艺术学理论、提高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22. 《艺术文献检索与利用》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2.5学分,48学时
课程介绍:《艺术文献检索与利用》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检索文献资料的技法性课程。它首先从艺术文献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分类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入手,引申出文献及艺术文献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以及检索文献资料的两种方法。一般研究者常用的文献检索方法为直接检索法,该课程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让同学们学会通过目录、索引、文摘等检索工具较为全面地去检索文献资料的间接检索法。
23. 《专业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前修课程:《沟通与写作》《中国艺术史》I、II、III《西方艺术史》I、II、III
学分及学时:2.5学分,48学时
课程介绍:《专业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课程是艺术史论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中的选修课,是检验学生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与水平的主要方式。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了所学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的基本方法后,在教师给定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研究课题中解决课题中呈现的问题,并以规范格式撰成结构完整的论文。
24. 《民艺学概论》
前修课程:《艺术学概论》
学分及学时:3学分,56学时
课程介绍:《民艺学概论》是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民间传统生活方式和造物活动的内涵本质、造物观念、造型特征、造物工艺等的重要课程。民艺学是一门以研究民间手工文化为主的具有综合特点的人文学科,作为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更加注重其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意义,而不是孤立地仅从审美角度去看待,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与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5. 《田野调查》
前修课程:无
学分学时:3学分,56学时
课程介绍:《田野调查》是艺术史论专业教育课程群中的必修课,通过对《田野调查》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田野调查》在艺术史论课程学习中的作用、地位以及意义。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基于人类学概念上的田野作业的调查方法、技术装备、田野笔记写作、材料分析、民族志写作等,旨在通过参与式观察,培养学生从实求知的能力。
26. 《中国传统艺术思想》
前修课程:《中国艺术史I》《中国艺术史II》《中国艺术史III》
学分与学时:3学分,56学时。
课程介绍:《中国传统艺术思想》是艺术史论专业的德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一门专业理论必修课。本课程旨在从美学和艺术哲学的层面上,引导学生深入体悟中国艺术的思想内涵,对中国传统艺术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引发进一步思考,继承弘扬传统艺术思想精华,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27. 《西方艺术理论》
前修课程:《西方艺术史I》《西方艺术史II》《西方艺术史III》《艺术学概论》《美学导论》
学分及学时:2学分,48学时
课程介绍:《西方艺术理论》是艺术史论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教育选修课程,是了解西方艺术理论和艺术思想的重要课程,也是《西方艺术史》课程的深化和延伸。本课程讲授西方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艺术理论家以及艺术家提出的、对西方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影响的艺术理论或艺术思想,增强学生的艺术理论素养,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艺术思潮、艺术流派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8. 《西方当代艺术思潮》
前修课程:《西方艺术史I》《西方艺术史II》《西方艺术史III》《艺术学概论》《美学导论》
学分及学时:2学分,48学时
课程介绍:《西方当代艺术思潮研究》是艺术史论专业开设的专业教育课程群中的一门选修课,讲授西方自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重要的艺术思潮、艺术运动以及艺术理论,研究这些艺术思潮与艺术运动的思想内涵、价值、特征、发生的原因、发展的趋势及其现实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使学生了解西方当代艺术和艺术理论发展的最新前沿动态。
29. 《艺术批评》
前修课程:《艺术学概论》、《中国艺术史》I、II、III、《西方艺术史》I、II、III
学分与学时:3学分,56学时。
课程介绍:《艺术批评》是艺术史论专业教育必修课。通过对中西历史上各种艺术批评标准的观点进行概括性的介绍,促使学生把感性的审美体验与理性的批评意识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艺术批评视角,提高多维度、多层面分析艺术作品和现象的能力,提高对当代艺术新现象的独立判断能力。授课内容主要包括艺术批评方法、艺术批评标准、艺术批评主体、艺术批评客体、艺术批评本体阐释等。
30. 《艺术人类学》
前修课程:《田野调查》《艺术学概论》《民艺学概论》《西方艺术史》
学分及学时:2学分,48学时
课程介绍:《艺术人类学》是采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对艺术进行实证性研究的一门学科,通过一种跨文化和比较视角,将艺术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进行审视与探究,不仅关注艺术形式本身,更关注艺术背后的意义世界、价值观念以及相关的文化活动,进而整体考察、理解艺术发生的原因、发展变化的规律及其本质等问题。该课程属于艺术史论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侧重于提升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与理论水平。
31. 《艺术心理学》
前修课程:《西方艺术史》《中国艺术史》《艺术学概论》《美学导论》
学分及学时:2学分,48学时
课程介绍:《艺术心理学》是艺术史论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主要讲授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过程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艺术创作中的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想像和审美思维,艺术欣赏中的理解、判断和鉴赏以及艺术家的个性心理结构等,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分析艺术现象、解决理论问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32. 《传统造物文化》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3学分,56学时
课程介绍:中国传统造物文化在思想智慧、造物原则等方面为中国现代设计提供了一座可资借鉴的宝库,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该课程通过审视与探究中国传统造物的思想渊源、表现形式、造物者的精神及信仰等内容,解析传统造物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合理运用传统造物观念创造服务于现代社会生活的优秀设计艺术。该课程为面向全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对于传统造物文化的理解与把握,并能运用于指导具体的设计实践。
33. 《艺术市场及调研》
前修课程:《田野调查》
学分学时:2.5学分,56学时
课程介绍:《艺术市场及调研》是艺术史论专业教育课程群中的选修课程。该课程在《田野调查》课的基础上,进一步以相对明确的调研对象为目标,让学生通过实地调研画廊经营、艺术品拍卖、艺术博览会等艺术品运营相关方面,对艺术市场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做出全面科学的研究。该课程以艺术市场为观察目标,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艺术学、美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了解分析艺术品市场的运行规律和特点、中外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问题等。
34. 《艺术品牌策略与传播》
前修课程:《田野调查》
学分学时:2.5学分,56学时
课程介绍:《艺术品牌策略与传播》是艺术史论专业教育课程群中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有关品牌策划与传播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品牌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品牌文化研究的理论演进及现状,让学生能够灵活地将前期所学知识与本课程有效连接,并应用所学的品牌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独立的策划和组织艺术品市场相关活动,并完成具体品牌相关任务的策划方案撰写和有效的传播媒介。
35.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前修课程:《田野调查》《民艺学概论》《艺术人类学》
学分学时:2.5学分,56学时
课程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是艺术史论专业教育课程群中的选修课,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成果,与物质文化遗产同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想、情感等生活的各个层面。课程以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对象,从艺术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多学科视角对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全面介绍,并重点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与保护主体、保护的模式与原则、保护过程的监测、保护措施及方法等传承与保护策略。
36. 《艺术传播学》
前修课程:《艺术学概论》
学分学时:2.5学分,56学时
课程介绍:艺术传播学是艺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艺术是靠传播来获得生存空间的。该课程是艺术史论专业教育课程群中的选修课,主要讲授艺术观念、艺术符号、艺术作品、文本解析、艺术接受、媒介分析等艺术传播学的基本原理问题,从传播学的角度填补艺术学史论专业学生的学科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拓展学生的学术思维,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37. 《传统造物研究》
前修课程:《中国传统艺术思想》
学分及学时:2.5学分,56学时
课程介绍:中国传统造物文化在思想智慧、造物原则等方面为中国现代设计提供了一座可资借鉴的宝库,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该课程通过审视与探究中国传统造物的思想渊源、表现形式、造物者的精神及信仰等内容,解析传统造物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合理运用传统造物观念创造服务于现代社会生活的优秀设计艺术。该课程属于艺术史论专业的德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必修课,侧重于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熟悉和热爱,提升学生的专题研究能力与理论水平。
38. 《艺术研究专题Ⅰ》
前修课程:《中国艺术史》I、II、III《西方艺术史》I、II、III《艺术学概论》《艺术经典论著选读》
学分及学时:2学分,48学时
课程介绍:《艺术研究专题Ⅰ》是艺术史论专业教育课程的必修课程。课程以研究性教学为主,衔接中西艺术史、艺术经典作品、艺术经典论著选读等课程已获得的相关史论知识,引导学生从更为深入的研究视角对相关艺术现象、艺术思潮和流派、艺术作品等进行研读学习,形成对所选专题的精研和拓展。
39. 《艺术经典赏析》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3学分,56学时
课程介绍:《艺术经典赏析》作为交叉课程群中的全校选修课程,包括艺术理论的梳理和具体艺术作品赏析,比例约为1:1。本课程力图通过艺术欣赏引论、建筑艺术欣赏、绘画艺术欣赏、雕塑艺术欣赏、工艺美术欣赏、书法艺术欣赏、音乐艺术欣赏、舞蹈艺术欣赏、戏剧艺术欣赏、戏曲艺术欣赏、摄影艺术欣赏、电影艺术欣赏和电视艺术欣赏等教学内容,借助艺术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及学生的审美素质。
40. 《视觉文化与当代艺术研究》
前修课程:《艺术学概论》《西方艺术理论》《艺术批评》
学分及学时:3学分,56学时
课程介绍:《视觉文化与当代艺术研究》是艺术史论专业教育课程群中的选修课程。本课程讲授当代西方的视觉文化的相关理论内容,并试图以视觉文化理论的视角切入当代艺术研究之中,对当代艺术的当下情况以及未来的命运做综合的研究和判断。本课程启发和鼓励学生主动将艺术学原理、艺术理论、文化批判理论等运用到艺术现象的观察与研究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能力。
41. 《新媒体与当代艺术》
前修课程:《艺术学概论》《西方艺术史III》《西方艺术理论》
学分及学时:3学分,56学时
课程介绍:《新媒体与当代艺术》是艺术史论的专业方向模块中的课程。本课程讲授新媒体对当代艺术的广泛影响,当代艺术的观念与媒介;新媒体艺术的技术语境;新媒体艺术中的观念表达;新媒体艺术对当代艺术拓展以及代表性新媒体艺术家个案研究。本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当代艺术和新媒体艺术鉴赏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42. 《艺术研究专题Ⅱ》
前修课程:《艺术研究专题Ⅰ》《中国艺术史》I、II、III《西方艺术史》I、II、III《艺术学概论》《艺术经典论著选读》
学分及学时:2学分,32学时
课程介绍:《艺术研究专题Ⅱ》是艺术史论专业教育课程的必修课程。课程以研究性教学为主,衔接中西艺术史、艺术经典作品、艺术经典论著选读等课程已获得的相关史论知识,引导学生从更为深入的研究视角对相关艺术现象、艺术思潮和流派、艺术作品等进行研读学习,形成对所选专题的精研和拓展。
43. 《毕业论文》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6学分
课程介绍:《毕业论文》是综合实践课程群课程。该课程是本科教学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对整个本科教学过程的总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查阅梳理文献、选定课题、构架提纲、撰写提交论文、进行论文答辩。该课程通过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目的在于巩固和强化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专业知识转化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关咨询负责人:荣新 联系方式:158 5310 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