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摄影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美术学 专业代码:13040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文化涵养,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的人才。加大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力度,让同学们能够扎实地掌握商业摄影和艺术摄影以及其他学科与摄影专业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商业摄影、艺术摄影创意及创作的复合能力,可以在广告公司、图片公司、杂志媒体、网络传播等行业从事商业摄影创作工作,或者成为艺术摄影领域从事艺术创作的专业摄影人才。坚持以中华传统造物体系、中华传统造型体系和创新型应用设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为特色,开展课程体系设计和建设。能够以图像信息作为传播手段,以图像的方式服务于各行各业,依托青岛产教融合基地,大力发展产教融合,加大校企合作,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为党和国家培养具有过硬政治素质和较高专业水平的栋梁之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以学习摄影技术基础、摄影构图、摄影用光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重点,以商业摄影和艺术摄影课程群体系为中心,侧重时尚摄影、数码创意摄影、产品摄影、广告创意摄影的课程,大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突出操作技能,提升创意思维能力; 产教融合,通过四年的摄影专业理论和摄影专业技术的学习,使同学们能够结合摄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特点,具备独立完成思想性、商业性、艺术性的摄影作品的素质和能力。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为人民而设计”的办学理念,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推进“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落实“思政+设计”和“双创+双造”双融共育机制,传承中华传统造型、造物观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养成教育,使“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
(一)素质要求
1.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素质、遵纪守法、讲究公德、敬业爱岗,具有法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一定的创新精神,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3.具有较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有能适应各种艰苦环境的意志和毅力,有强烈的竞争意识。
4.具有较好的艺术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善于运用摄影艺术语言传达观念和思想。
(二)知识要求
1.掌握本专业必要的摄影技术基础、摄影构图、摄影用光、摄影色彩学、影室摄影技巧、等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具有扎实的摄影基础理论和实操经验,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基础。
2.掌握融媒体摄影、时尚摄影、产品摄影、纪实摄影、风光摄影、建筑摄影、人像摄影等商业摄影知识,熟练地创作具有专业水准的商业摄影作品。
3.掌握扎实的影像构成基础、观念摄影、数码创意摄影、广告创意摄影、当代艺术创作、创意摄影等具有艺术思维的摄影理念,建立良好的摄影审美标准,具备专业的艺术素养和思辨能力。
4.掌握专题摄影、黑白摄影、大画幅摄影等专业德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知识。
(三)能力要求
1.具有较高的商业摄影拍摄能力和审美能力。
2.具有较强的当代艺术的思维能力,具备艺术的摄影表达的能力。
3.具有扎实的拍摄技巧、前沿的思维方式、较强的后期处理能力、复合的多专业知识融合应用能力。
4.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图片编辑能力、商业摄影传播能力和良好的社会沟通能力。
5.具有一定的创意想象能力,具有一定的当代艺术思维方式,具有广阔的视野和交流能力,以及掌握软件应用、获取信息的能力。
6.具有商业摄影行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7.具有摄影行业项目实践能力,了解商业摄影和艺术摄影行业的发展前景和职业需求,储备行业创作的基本素质,为将来摄影创作领域建立自己的体系思路,增强业务及规划能力。
(四)开设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
培养要求 |
主要课程 |
素质要求 |
思想政治素质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I、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II、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 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从延安到北京:中国共产党人的文艺思想与实践、文艺与时代:美术经典视角下的改革开放史、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概论 |
身心素质 |
军事训练、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创业基础、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 |
专业素质 |
艺术讲座、时尚摄影、产品摄影、纪实摄影、风光摄影、建筑摄影、人像摄影、观念摄影、数码创意摄影、广告创意摄影、当代艺术创作、创意摄影 |
文化素质 |
大学英语、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大学普通话 |
知识要求 |
工具性知识 |
影室摄影技巧、数码后期制作技术、传统暗房制作工艺、大画幅摄影 |
人文社会 科学知识 |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I、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II、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大学英语I、II、III、IV、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应用文写作概论、逻辑学 |
学科基础知识 |
世界摄影史与摄影美学、中国革命摄影发展史、摄影技术基础、摄影构图、摄影用光、摄影色彩学、影室摄影技巧 |
专业知识 |
融媒体摄影、时尚摄影、产品摄影、纪实摄影、风光摄影、建筑摄影、人像摄影、观念摄影、数码创意摄影、广告创意摄影、当代艺术创作、创意摄影 |
能力要求 |
技术实践能力 |
摄影技术基础、摄影构图、摄影用光、摄影色彩学、影室摄影技巧、数码后期制作技术、影视摄影基础 |
审美和创意能力 |
观念摄影、数码创意摄影、广告创意摄影、当代艺术创作、创意摄影、专题摄影 |
专业创作能力 |
纪实摄影、产品摄影、广告创意摄影、风光摄影、建筑摄影、人像摄影、专题摄影 |
信息传播能力 |
融媒体摄影、摄影传播原理、纪实摄影、图片编辑、摄影展览策划与执行、影像表达、摄影图形表现 |
综合实践 能力 |
摄影传播原理、影像表达、假期课堂Ⅰ(劳动教育+社会调查)、假期课堂Ⅱ(劳动教育+企业实践/实习/工作坊/合作项目等)、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
三、课程设置
(一)主干学科:美术学
(二)核心课程:摄影技术基础、摄影构图、摄影用光、摄影色彩学、影室摄影技巧、时尚摄影、产品摄影、纪实摄影、风光摄影、建筑摄影、人像摄影、观念摄影、数码创意摄影、广告创意摄影、当代艺术创作、创意摄影、专题摄影、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根据摄影专业的特点,在四年的教学过程内设定实践教学项目,将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教学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技术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相融合;将实践型课程与项目规划相融合,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坚持“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强化应用、突出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各专业要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岗位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科学合理地确定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构成,推动课程等资源配置与产业链状结构紧密挂钩,完善开放动态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创新型应用设计艺术人才”培养质量。
课堂辅导主要以操作示范、集体点评、分组研讨、问题答疑和个别指导的方式,既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共性难点又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课题训练的选题、内容、形式、手段等进行选择与组合,侧重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数字技术动手能力。同时将课堂讲授与摄影行业实践项目紧密结合,使课程设置严格遵循摄影行业创作规律。
2、实践性教学安排与要求
(1)专业课程实践环节根据课题主旨以校内实验室操作和企业实训相结合进行,基础课程训练通过摄影技术基础、摄影构图、摄影用光、摄影色彩学、影室摄影技巧等课程训练学生对摄影技术技巧的掌控能力。
(2)在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时尚摄影、产品摄影、纪实摄影、风光摄影、建筑摄影、人像摄影、观念摄影、数码创意摄影、广告创意摄影、创意摄影、专题摄影等课程实践和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摄影技术技巧,明确学习目的,加强艺术形态的感知能力,锻炼学生艺术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学生洞察摄影发展趋势的能力,增强学生摄影创作的实践能力。
(3)毕业实践环节采用毕业创作与摄影行业实践项目紧密结合的形式,着眼于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注重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积极承担社会服务项目,将科研转化为社会成果,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从而培养出适合摄影专业发展的创新型、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四、学制与学位
(一)基本学制:4年
(二)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五、毕业总学分及总学时基本要求与分配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普通本科专业各课程群学分学时统计表
课程类别 |
课程总学分 |
理论学分 |
实践学分 |
各课程群学分占比 |
课程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各课程群学时占比 |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周) |
通识教育课程群 |
必修课 |
47.5 |
37 |
10.5 |
33.6% |
922 |
718 |
204 |
33.6% |
\ |
选修课 |
11 |
11 |
0 |
198 |
198 |
0 |
小 计 |
58.5 |
48 |
10.5 |
1120 |
916 |
204 |
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注:选修课学分学时按毕业最低要求统计) |
必修课 |
22.5 |
6 |
16.5 |
19.8% |
424 |
104 |
320 |
19.8% |
选修课 |
12 |
3 |
9 |
224 |
56 |
168 |
小 计 |
34.5 |
9 |
25.5 |
648 |
160 |
488 |
专业教育课程群 (注:选修课学分学时按毕业最低要求统计) |
必修课 |
19 |
5 |
14 |
21.8% |
360 |
86 |
274 |
21.8% |
选修课 |
19 |
5 |
14 |
350 |
90 |
260 |
小 计 |
38 |
10 |
28 |
710 |
176 |
534 |
交叉课程群 |
选修课 |
6 |
2 |
4 |
3.4% |
112 |
28 |
84 |
3.4% |
德育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群 |
必修课 |
8 |
2 |
6 |
4.6% |
152 |
38 |
114 |
4.6% |
创新创业课程群 |
必修课 |
3 |
2 |
1 |
4% |
56 |
42 |
14 |
4% |
选修课 |
4 |
2 |
2 |
72 |
36 |
36 |
小计 |
7 |
4 |
3 |
128 |
78 |
50 |
综合实践课程群 |
必修课 |
22 |
0 |
22 |
12.6% |
396 |
0 |
396 |
12.6% |
32 |
合 计 |
174 |
75 |
99 |
\ |
3266 |
1396 |
1870 |
\ |
32 |
注:广告学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美术学(艺术品鉴定与修复方向)专业、表演专业、舞蹈表演专业相关数据可根据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调整。
专业培养计划学时与学分统计表
学时数(学时) |
集中性实践环节周数(周) |
学分数(分) |
总数 |
其中: |
其中: |
其中: |
32 |
总数 |
其中: |
其中: |
其中: |
必 修 课 |
选 修课 |
劳动 教育 |
理论教学 |
实验教学 |
公共必修课 |
公共选修课 |
专业必修课 |
专业选修课 |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
理论 教学 |
实验 教学 |
创新创业教育 |
公共艺术课程 |
3266 |
2310 |
956 |
32 |
1396 |
1870 |
174 |
55.5 |
15 |
66.5 |
37 |
22 |
75 |
77 |
7 |
8 |
注:1.必修课学时数+选修课学时数=培养方案总学时数;理论教学学时数+实验(实践)教学学时数=培养方案总学时数;
2.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指通识教育课程群、创新创业课程群、综合实践课程群(仅限《军事训练》《社会实践Ⅰ》《社会实践Ⅱ 》《第二课堂》课程)、学术活动课程群内的必修课(选修课)。
3.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是指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专业教育课程群、交叉课程群、德育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群、综合实践课程群(除《军事训练》《社会实践Ⅰ》《社会实践Ⅱ 》《第二课堂》之外的其他课程)内的必修课(选修课)。
4.公共必修课学分数+公共选修课学分数+专业必修课学分数+专业选修课学分数=培养方案总学分数;
5.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数+理论教学学分数+实验(实践)教学学分数=培养方案总学分数。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数指综合实践课程群学分;理论教学学分数指除综合实践课程群之外其他课程群理论学分总数;实验(实践)教学学分数指除综合实践课程群之外其他课程群实践学分总数)
6.各专业劳动教育主要依附假期课堂进行,并结合专业特点及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劳动教育课时不能少于32学时。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普通本科专业各学期学分统计表
|
第1学期 |
第2学期 |
第3学期 |
第4学期 |
第5学期 |
第6学期 |
第7学期 |
第8学期 |
小计 |
合计 |
计划学分数 |
27.83 |
26.83 |
26.33 |
21.33 |
19.33 |
18.35 |
5 |
12 |
157 |
174 |
其中通识教育课程群选修课(11学分),创新创业课程群选修课(4学分),第二课堂(2学分),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修读学期。 |
17 |
六、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安排
本科摄影专业学分制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安排表(四年制艺术类)
课程群 类别 |
课程类别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每周学时数 |
上课 周数 |
总学时 |
理论 学时 |
实践 学时 |
第一 学年 |
第二 学年 |
第三 学年 |
第四 学年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通识教育 课程群 (58.5学分) |
必修课 (47.5学分) |
思想政治 通识课 (19学分) |
02390022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3 |
56 |
48 |
8 |
4 |
|
|
|
|
|
|
|
14 |
0239000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54 |
48 |
6 |
|
3 |
|
|
|
|
|
|
18 |
02390025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54 |
46 |
8 |
|
|
3 |
|
|
|
|
|
18 |
02390023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54 |
46 |
8 |
|
|
|
3 |
|
|
|
|
18 |
02390024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3 |
54 |
46 |
8 |
|
|
3 |
|
|
|
|
|
18 |
02390006-0011 |
形势与政策 I、II、III、IV、V、VI |
2 |
36 |
34 |
2 |
每学期6学时,开设3学年6学期 |
1 |
01110001 |
军事理论 |
2 |
36 |
32 |
4 |
2 |
|
|
|
|
|
|
|
18 |
语言写作 通识课 (11学分) |
02310001 |
大学英语Ⅰ |
1.5 |
28 |
28 |
0 |
2 |
|
|
|
|
|
|
|
14 |
02310002 |
大学英语Ⅱ |
1.5 |
28 |
28 |
0 |
|
2 |
|
|
|
|
|
|
14 |
02310003 |
大学英语Ⅲ |
1.5 |
28 |
28 |
0 |
|
|
2 |
|
|
|
|
|
14 |
02310004 |
大学英语Ⅳ |
1.5 |
28 |
28 |
0 |
|
|
|
2 |
|
|
|
|
14 |
02310022 |
古典文学 |
1.5 |
28 |
28 |
0 |
2 |
|
|
|
|
|
|
|
14 |
02310023 |
现代文学 |
1.5 |
28 |
28 |
0 |
|
2 |
|
|
|
|
|
|
14 |
02310019 |
大学普通话 |
1 |
18 |
10 |
8 |
|
|
4/2 |
|
|
|
|
|
5 |
02310020 |
应用文写作概论 |
1 |
18 |
10 |
8 |
|
|
|
2 |
|
|
|
|
9 |
健康 通识课 (6学分) |
02310007 |
体育Ⅰ |
1 |
36 |
12 |
24 |
2/4 |
|
|
|
|
|
|
|
14 |
02310008 |
体育Ⅱ |
1 |
36 |
4 |
32 |
|
2 |
|
|
|
|
|
|
18 |
02310009 |
体育Ⅲ |
1 |
36 |
4 |
32 |
|
|
2 |
|
|
|
|
|
18 |
02310010 |
体育Ⅳ |
1 |
36 |
4 |
32 |
|
|
|
2 |
|
|
|
|
18 |
01110006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2 |
36 |
24 |
12 |
3 |
|
|
|
|
|
|
|
12 |
学科基础通识课 (11.5学分) |
02250001 |
美术史 |
2 |
28 |
28 |
0 |
2 |
|
|
|
|
|
|
|
14 |
022520008 |
艺术导论 |
1 |
14 |
14 |
0 |
2 |
|
|
|
|
|
|
|
1-7 |
02250009 |
手艺学 |
1 |
14 |
14 |
0 |
2 |
|
|
|
|
|
|
|
8-14 |
02250003 |
设计艺术史 |
2 |
36 |
36 |
0 |
|
2 |
|
|
|
|
|
|
18 |
02250004 |
民艺学 |
2 |
36 |
36 |
0 |
|
|
|
2 |
|
|
|
|
18 |
02310021 |
逻辑学 |
2 |
36 |
36 |
0 |
|
|
2 |
|
|
|
|
|
18 |
02310025 |
人工智能导论 |
1.5 |
30 |
18 |
12 |
|
2 |
|
|
|
|
|
|
15 |
小计 |
|
|
47.5 |
922 |
718 |
204 |
19/21 |
13 |
14/16 |
11 |
|
|
|
|
|
选修课(11学分) |
思政选修课(1学分) |
02390014 |
中国共产党党史 |
1 |
18 |
16 |
2 |
|
|
|
|
4/2 |
|
|
|
5 |
0239001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
1 |
18 |
16 |
2 |
|
|
|
|
4/2 |
|
|
|
5 |
02390016 |
从延安到北京:中国共产党人的文艺思想与实践 |
1 |
18 |
16 |
2 |
|
|
|
|
2 |
|
|
|
9 |
02390017 |
文艺与时代:美术经典视角下的改革开放史 |
1 |
18 |
16 |
2 |
|
|
|
|
|
2 |
|
|
9 |
02390018 |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 |
1 |
18 |
16 |
2 |
|
|
|
|
|
2 |
|
|
9 |
02390019 |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 |
1 |
18 |
16 |
2 |
|
|
|
|
|
2 |
|
|
9 |
02390020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读 |
1 |
18 |
18 |
0 |
|
|
|
|
|
2 |
|
|
9 |
02390021 |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概论 |
1 |
18 |
18 |
0 |
|
|
|
|
|
2 |
|
|
9 |
学术讲座(2学分) |
01190025 |
学术讲座 |
校级讲座0.5分/场,院级讲座0.25/场 |
任意选修课(8学分) |
含每学期老师申报开设通识选修课及网络通识选修课,此模块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安排。 |
专业基础教育 课程群 (34.5学分) |
必修课 (22.5学分) |
02230000 |
学科与专业导论 |
0.5 |
8 |
8 |
0 |
8 |
|
|
|
|
|
|
|
1 |
02230237 |
摄影造型基础1(智能AI创作) |
2 |
42 |
8 |
34 |
14 |
|
|
|
|
|
|
|
3 |
02230202 |
摄影造型基础2(色彩表现) |
2 |
42 |
8 |
34 |
14 |
|
|
|
|
|
|
|
3 |
02230203 |
摄影技术基础 |
4 |
72 |
16 |
56 |
18 |
|
|
|
|
|
|
|
4 |
02230204 |
摄影造型基础4(场景速写) |
2 |
36 |
8 |
28 |
|
18 |
|
|
|
|
|
|
2 |
02230205 |
摄影造型基础4(色彩写生) |
3 |
56 |
14 |
42 |
|
14 |
|
|
|
|
|
|
4 |
02230206 |
摄影构图 |
3 |
56 |
14 |
42 |
14 |
|
|
|
|
|
|
|
4 |
02230208 |
摄影用光 |
3 |
56 |
14 |
42 |
|
14 |
|
|
|
|
|
|
4 |
02230211 |
摄影色彩学 |
3 |
56 |
14 |
42 |
|
14 |
|
|
|
|
|
|
4 |
|
小计 |
22.5 |
424 |
104 |
320 |
|
|
|
|
|
|
|
|
|
选修课 (12学分) |
02230212 |
数码后期制作技术 |
3 |
56 |
14 |
42 |
|
14 |
|
|
|
|
|
|
4 |
02230210 |
影像构成基础 |
3 |
56 |
14 |
42 |
|
14 |
|
|
|
|
|
|
4 |
02230213 |
影视摄影基础 |
3 |
56 |
14 |
42 |
|
|
14 |
|
|
|
|
|
4 |
02230214 |
摄影作品分析 |
3 |
56 |
14 |
42 |
|
|
14 |
|
|
|
|
|
4 |
02230216 |
摄影传播原理 |
3 |
56 |
14 |
42 |
|
|
|
14 |
|
|
|
|
4 |
02230224 |
融媒体摄影 |
3 |
56 |
14 |
42 |
|
|
|
14 |
|
|
|
|
4 |
02230235 |
影室摄影技巧 |
3 |
56 |
14 |
42 |
|
|
14 |
|
|
|
|
|
4 |
|
小计 |
21 |
392 |
98 |
294 |
|
|
|
|
|
|
|
|
|
|
最低毕业学分 |
12 |
224 |
56 |
168 |
|
|
|
|
|
|
|
|
|
专业教育 课程群 (38学分) |
必修课 (19学分) |
02230217 |
时尚摄影 |
4 |
72 |
16 |
56 |
|
|
|
|
18 |
|
|
|
4 |
02230220 |
数码创意摄影 |
4 |
72 |
16 |
56 |
|
|
|
|
18 |
|
|
|
4 |
02230221 |
产品摄影 |
4 |
80 |
20 |
60 |
|
|
|
|
|
16 |
|
|
5 |
02230222 |
广告创意摄影 |
4 |
80 |
20 |
60 |
|
|
|
|
|
16 |
|
|
5 |
02230207 |
风光摄影 |
3 |
56 |
14 |
42 |
|
|
|
|
|
14 |
|
|
4 |
|
小计 |
19 |
360 |
86 |
274 |
|
|
|
|
|
|
|
|
|
选修课 (19学分) |
02230232 |
世界摄影史与摄影美学 |
2 |
36 |
10 |
26 |
|
|
18 |
|
|
|
|
|
2 |
02230233 |
中国革命摄影发展史 |
2 |
36 |
10 |
26 |
|
|
18 |
|
|
|
|
|
2 |
02230226 |
传统暗房制作工艺 |
2.5 |
48 |
12 |
36 |
|
|
|
|
|
16 |
|
|
3 |
02230225 |
图片编辑 |
2.5 |
48 |
12 |
36 |
|
|
|
|
|
16 |
|
|
3 |
02230229 |
当代艺术创作 |
2 |
36 |
10 |
26 |
|
|
|
18 |
|
|
|
|
2 |
02230228 |
摄影展览策划与执行 |
2 |
36 |
10 |
26 |
|
|
|
18 |
|
|
|
|
2 |
02230231 |
创意摄影 |
3.5 |
64 |
16 |
48 |
|
|
16 |
|
|
|
|
|
4 |
02230230 |
影像表达 |
3.5 |
64 |
16 |
48 |
|
|
16 |
|
|
|
|
|
4 |
02230218 |
观念摄影 |
3 |
54 |
14 |
40 |
|
|
|
|
18 |
|
|
|
3 |
02230219 |
纪实摄影 |
3 |
56 |
14 |
42 |
|
|
|
|
14 |
|
|
|
4 |
02230227 |
建筑摄影 |
3 |
56 |
14 |
42 |
|
|
|
14 |
|
|
|
|
4 |
|
小计 |
29 |
534 |
138 |
396 |
|
|
|
|
|
|
|
|
|
|
最低毕业学分 |
19 |
350 |
90 |
260 |
|
|
|
|
|
|
|
|
|
交叉课程群 (6学分) |
选修课 (6学分) |
各专业开设2门交叉课程,供全校其他专业学生跨专业修读(非本专业学生)。详见《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交叉课程一览表》 |
德育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群 (8学分) |
必修课 (8学分) |
02230209 |
黑白摄影 |
2.5 |
48 |
12 |
36 |
|
|
12 |
|
|
|
|
|
4 |
02230223 |
专题摄影 |
3 |
56 |
14 |
42 |
|
|
|
14 |
|
|
|
|
4 |
02230234 |
大画幅摄影 |
2.5 |
48 |
12 |
36 |
|
|
|
12 |
|
|
|
|
4 |
|
小计 |
8 |
152 |
38 |
114 |
|
|
|
|
|
|
|
|
|
创新创业 课程群 (7学分) |
必修课 (3学分) |
基础 (3学分) |
02370001 |
大学生创业基础 |
1 |
18 |
12 |
6 |
|
|
|
4/6 |
|
|
|
|
4 |
01110007 |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
1 |
16 |
14 |
2 |
|
2 |
|
|
|
|
|
|
8 |
01110008 |
大学生就业指导 |
1 |
22 |
16 |
6 |
|
|
|
|
2 |
|
|
|
11 |
选修课 (4学分) |
拓展 (2学分) |
01190006 |
网络创新创业通识课 (主要在5、6学期开设,课程包括职业生涯提升、创业精神与实践、项目管理学、商业计划书的优化等) |
实践 (2学分) |
01170004 |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科技文化大赛, 发明创造/专利、论文、产学研转化等(团委第二课堂) |
综合实践课程群(22学分) |
必修课 |
集体实践课程 (8学分) |
01110002 |
军事训练 |
1 |
|
|
|
√ |
|
|
|
|
|
|
|
2 |
01170001 |
社会实践Ⅰ(团委) |
1 |
|
|
|
|
√ |
|
|
|
|
|
|
1 |
01170002 |
社会实践Ⅱ(团委) |
1 |
|
|
|
|
|
|
√ |
|
|
|
|
1 |
01190030 |
假期课堂Ⅰ(劳动教育+社会调查) |
1 |
|
|
|
|
|
|
|
√ |
|
|
|
2 |
01190031 |
假期课堂Ⅱ(劳动教育+企业实践/实习/工作坊/合作项目等) |
2 |
|
|
|
|
|
|
|
|
√ |
|
|
4 |
01170003 |
第二课堂 |
2 |
团委安排,详见《《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认定及实施办法(试行) |
毕业实践课程 (14学分) |
01190003 |
毕业考察 |
2 |
|
|
|
|
|
|
|
|
|
√ |
|
2 |
01190004 |
毕业设计(创作) |
8 |
|
|
|
|
|
|
|
|
|
√ |
16 |
01190005 |
毕业论文 |
4 |
|
|
|
|
|
|
|
|
|
|
√ |
4 |
小计 |
|
|
22 |
|
注:1.各专业课程总学时以3200学时为基数(含综合实践课程群学时,以1学分18学时折算),上下浮动不超过100学时。 2.第5学期假期课堂单独在寒假中开设2周,不占用校内教学周时间。 3.第6学期假期课堂开设4周,前两周在学期最后两个教学周进行,后两周在暑假进行。 4.1-4学期最后两天各二级学院集中组织讲座活动。 5.交叉课程于第5学期最后4周开设一门课程,3学分;第7学期1-4周开设一门课程,3学分。 6.学分学时转换标准:①一般课程18课时折合1学分;②体育36课时折合1学分;③毕业考察、毕业论文1周折合1学分;④毕业设计、假期课堂2周折合1学分。 7.表中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专业教育课程群4等选修模块总学分学时以学生毕业时最低要求统计,实际各教学单位应根据1:1.5-1:2的比例,开出更多课程。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覆盖专业文化产业管理、视觉传达设计、工艺美术、艺术与科技、雕塑、公共艺术、广告学选修课程开设学分至少达到应修学分的2倍。 8.适用本表的专业为: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艺术与科技、服装与服饰设计、工艺美术、公共艺术、绘画、中国画、书法学、雕塑、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动画、广播电视编导、陶瓷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美术学(艺术品鉴定与修复方向)。 9.文化产业管理、广告学专业,结合学科理论通识课、综合实践课程群的部分课程开设情况可适当做调整,大学英语2学分,总学分174保持不变。其中通识教育课程群(学科理论通识课除外)、交叉课程群、德育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群、创新创业课程群、综合实践课程群(毕业实践课程除外)中的课程学分应与本模版中的数据一致。 10.表演、舞蹈表演专业,结合专业课课程开设情况可适当做调整,总学分207。其中通识教育课程群、德育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群、创新创业课程群、综合实践课程群中的课程学分应与本模版中的数据一致。 |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交叉课程一览表 |
开设学院 |
开设专业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每周学时数 |
上课 周数 |
总学时 |
理论 学时 |
实践 学时 |
第一 学年 |
第二 学年 |
第三 学年 |
第四 学年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数字与传媒学院 |
摄影 |
2230236 |
人像摄影 |
3 |
56 |
14 |
42 |
|
|
|
|
14 |
|
|
|
4 |
数字与传媒学院 |
摄影 |
2230215 |
摄影图形表现 |
3 |
56 |
14 |
42 |
|
|
|
|
|
|
14 |
|
4 |
七、课程介绍及修读指导建议
1、《摄影造型基础1(智能AI创作)》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2学分 42课时
课程介绍:
智能AI创作课程可以教授学生如何使用AI技术来创作摄影作品。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教学内容:
1、了解摄影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包括光线、构图、色彩等方面的知识。
2、学习AI生成图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如何使用AI生成图像工具进行摄影作品的创作。
3、掌握如何对生成的图像进行调整和优化,使其更加符合摄影的审美标准。
4、学习如何评估和比较不同的生成结果,以及如何对生成的摄影作品进行评估和修改。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掌握使用AI技术生成摄影作品的基本技能,并能够生成具有创意性和美观性的摄影作品。同时,学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摄影的原理和技巧,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拍摄中。
教学目标:
智能AI创作课程可以为同学们的艺术创作带来新的维度。传统的艺术创作往往依赖于艺术家个人的创造力和经验,而AI技术通过学习和分析大量的艺术作品和图像,能够生成具有艺术美感的作品,为艺术家提供灵感和创作的起点,同时也可以带来新颖的元素和风格。本课程可以培养和建立科学的观察和认知方法,使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生成摄影影像的基本规律、法则。
课程目标1:(思政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爱国热情。育乐于教、育国于教,两种教学的融合创新,很大程度上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热忱的学习中增加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习变成精神的享乐。生动、直观、丰富的教育教学方法不但消除学习的枯燥乏味,而且增加学生理解能力,使得思政教育更容易达到效果。
课程目标2:(知识目标)开阔学生视野,创意性AI生成图像技术已经可以生成许多惊艳的设计,这些设计不仅具有高度的创意性,而且也非常符合设计师的审美标准,可以帮助设计师创作出更具有创新性的作品。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重方法、重开发和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课程中具体的教学方法及措施有四方面:第一,教学课程中把摄影理念融入各个 教学环节,即穿插引入式教学;第二,对思政元素进行系统化整合,即个人、国家各要素进行整合;第三,充分给予学生知识展示的平台,即增加学生的自主性;第四,在课件讲授辅以观看幻灯片、示范照片的基础上,配以优秀作品案例教学与分析,然后进行实拍指导以及作品评解。
2、《摄影造型基础2(色彩表现)》
前修课程:《摄影造型基础1(素描)》
学分及学时:2学分 42课时
课程介绍:
色彩是视觉艺术领域中最重要的表现语言之一,是摄影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和必修课。通过色彩写生训练,培养学生的对于色彩的的敏感性,对色彩的掌控能力,表现能力。色彩的训练有利于未来在专业领域的创作。
教学目标:
色彩课教学要以理论为先导,更新观念,立足现代,面向国际,从摄影的专业要求出发确定色彩的理念。通过系统的理解讲授和科学的课题训练,使学生理解色彩的概念,色调形成的原理和规律,强调色彩感觉,强调表现性与艺术性。从色彩写生入手,揭示色彩与形象、色彩生理和色彩心理的内在联系。(目标1/2)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创造新的视觉趣味与艺术语言,注重个性化的培养,最终使学生以色彩的自然形态走向艺术形态。同时对摄影色彩有全新的认识。(目标3/4)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辅以多媒体课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重方法,重实践, 重过程。
2、《摄影技术基础》
前修课程:影像构成基础
学分及学时:3学分 56课时
课程介绍: 摄影技术基础是摄影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是学习摄影的一门最重要的基础课程, 是摄影实践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全面讲解摄影器材以及附件的相关知识以及手段技巧等,注重理论的有效引导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在摄影拍摄活动中有时摄影师几乎是无意识地披露了拍摄地点的具体信息,因为他们身处那个地点,而有些人只能用普通的手法来表现但有些摄影师却是以阐述精华的态度来拍摄,所以,在这个课程中详细介绍摄影拍摄以及器材使用的技术技巧,通过课程讲授和实践练习使得学生获得对摄影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熟练使用拍摄器材。
教学目标:
摄影作为一种造型艺术,是用有限的画面截取无限的立体世界,是技术与艺术成功的结合,摄影技术基础是完成这一艺术形式的重要的基础手段。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摄影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是摄影专业学生在摄影基础专业课程中的重要课程之一。
课程目标1:(思政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爱国热情。育乐于教、育国于教,两种教学的融合创新,很大程度上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热忱的学习中增加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习变成精神的享乐。生动、直观、丰富的教育教学方法不但消除学习的枯燥乏味,而且增加学生理解能力,使得思政教育更容易达到效果。
课程目标2:(知识目标)开阔学生视野,熟练掌握摄影视觉规律,培养学生 利用讲授照相机基础知识和使用技巧为手段。通过此课程学会利用多种形式观察,对应和引导学生在各种环境中的拍摄能力,以及对摄影技巧的熟练应用。
课程目标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与追求摄影艺术真知的理想信念。课程中,通过对摄影构图中经典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辨别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
教学方法:
完成教学内容设置的更新、课程结构的优化,贯彻实践教学理念。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与具体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构建以专业为基础、以实践为手段的课程内容体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是一所“实践教学型”为基本定位的艺术院校,本着突出学校特色的目的,明确时尚创意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将把实践教学分为专业内基础实践教学根据前修、后修进行。逐步衔接、循序渐进、完善合理的推进教学建设。
3、《摄影构图》
前修课程:摄影技术基础
学分及学时:3学分 56课时
课程介绍:
摄影构图是摄影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是学习摄影的一门最重要的基础课程, 是摄影实践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全面讲解摄影取景构图的相关形式法则以及手段技巧等,注重理论的有效引导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在摄影拍摄活动中有时摄影师几乎是无意识地披露了他们那个特定世界的极端但却完整的时尚信息,因为他们身处那个地点,而且只是简单地用手头现有的东西来表达那个时代的迅疾多变的图形信息。但有些摄影师却是以阐述精华的态度来创作,通过模仿潮流,采用特殊的拍摄角度,来获得所要达到的艺术效果。
教学目标:
学习现代摄影的相关知识和布局方法,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由浅入深的摄影实践作业的练习,更好地掌握摄影技术和艺术表现。通过该课程的教学,鉴赏培养学生对摄影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增强学生的摄影技术、艺术表现能力。摄影构图是完成摄影艺术形式的重要手段,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摄影构图的方法和技巧,增加照片画面的可看性和可读性,使摄影画面的形式与内容达到完美的融合和统一。
课程目标1:(思政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爱国热情。育乐于教、育国于教,两种教学的融合创新,很大程度上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热忱的学习中增加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习变成精神的享乐。生动、直观、丰富的教育教学方法不但消除学习的枯燥乏味,而且增加学生理解能力,使得思政教育更容易达到效果。
课程目标2:(知识目标)开阔学生视野,熟练掌握摄影视觉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构图手段把握拍摄瞬间机遇和灵活多变的拍摄手段为目的。通过此课程学会利用多种形式观察,对应和引导学生在各种环境中的拍摄能力,以及对摄影构图技巧的熟练应用。
课程目标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与追求摄影艺术真知的理想信念。课程中,通过对摄影构图中经典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辨别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
教学方法:
完成摄影专业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产教融合改革与创新。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接受国家政策的指导,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环境、现代传播手段,大力推进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建设发展。积极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改革,鼓励学生利用开放的教育资源进行学习。同时,参与重大社会项目,参加有影响力的专业大赛,检验创新型教育模式的教学效果。
完成教学内容设置的更新、课程结构的优化,贯彻实践教学理念。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与具体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构建以专业为基础、以实践为手段的课程内容体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是一所“实践教学型”为基本定位的艺术院校,本着突出学校特色的目的,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将把实践教学分为专业内基础实践教学根据前修、后修进行。逐步衔接、循序渐进、完善合理的推进教学建设。
4、《摄影造型基础3(场景速写)》
前修课程:《摄影构图》
学分及学时:2学分 42课时
课程介绍: 摄影造型基础是摄影专业的必修课,是绘画与造型语言的基础课程,是对从事摄影人才的基本素质的训练。该课程的任务是在规定学期内完成人物素描教学内容,培养学生造型的眼睛,使学生既获得实际知识与技能,又获得艺术思维的深化,以适应摄影专业的要求。
教学目标:
第一,培养和建立科学的观察和认知方法,使学生掌握写实绘画造型的基本规律、法则,重点培养学生的造型意识与造型能力,达到用艺术的手段表现自然的能力,同时注意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审美与鉴赏能力。通过对透视律与解剖知识的学习在写生练习中研究掌握人物头、颈、肩、臂躯干、四肢之间的解剖知识、生长规律、运动规律,以及鲜活的人物个性表情及人物精神面貌的深入刻画以达到较熟练的掌握人物造型基础知识及表现手法。
课程目标:(思政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爱国热情。育乐于教、育国于教,两种教学的融合创新,很大程度上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热忱的学习中增加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习变成精神的享乐。生动、直观、丰富的教育教学方法不但消除学习的枯燥乏味,而且增加学生理解能力,使得思政教育更容易达到效果。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重方法、重开发和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课程中具体的教学方法及措施有四方面:第一,教学课程中把摄影理念的理念融入各个素描教学环节,即穿插引入式教学;第二,对思政元素进行系统化整合,即个人、国家各要素进行整合;第三,充分给予学生知识展示的平台,即增加学生的自主性;第四,在课件讲授辅以观看幻灯片、示范照片的基础上,配以优秀素描作品案例教学与分析,然后进行实拍指导以及作品评解。
5、《摄影造型基础4(色彩写生)》
前修课程:《摄影造型基础3(场景速写)》
学分及学时:3学分56学时
课程介绍:
色彩是摄影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从事摄影及相关研究必备的修养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色彩,造型,材料是装饰设计的三要素,其中色彩占据了最直接的地位,对色彩的研究和分析是提高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修课程是摄影学科的重要基础,对色彩规律及其运用的研究是每一个摄影师必备的条件。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色彩基础知识,构成原理等,掌握基本配色方法和色彩设计原理。
前修课程:无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有关色彩体系,色的对比,色的协调,色调,空间,构图等基本理论,结合不同内容的色彩静物写生训练与摄影训练,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高对色彩的认识,掌握必要的用色造型的技巧,提高摄影技能水平,具备摄影专业必备的色彩的使用修养,培养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方式,为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本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将色彩学的知识与摄影上对色彩具体表现方法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提高色彩构成的能力。彩色摄影给创作带来了巨大的表现可能性,他的艺术感染力无法比拟,学生要研究色彩的表现手段要掌握色彩,提高摄影作品的表现。用"影像的镜头”这一关键词,我们阐释秉承“用镜头诠释生活,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宗旨,形成摄影专业多元生态教学链,在学院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起到在教学创作领域的引领作用。
教学方法:训练教学部分必须保证充分的写生拍摄实践.对色彩的认识必须通过不同色调,不同内容的写生拍摄训练达到技能与认识的双重提高.
7、《摄影用光》
前修课程:摄影技术基础
学分及学时:3学分 56学时
课程介绍:
本课程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交叉为创新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信息积累、信息传播和互动学习,培养学生超前意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将摄影用光课程体系逐渐丰富提高。
摄影离不开光。通过摄影用光课程建立“光”的概念,了解自然光,人造光的性质,掌握光的变化进而在摄影中更为自由的驾驭光。有些光是硬的、刺目的、聚集的、直接的;有些光是软的、柔和的、散射 的、间接的。在摄影中,光能影响被摄体再现的形状、影调、色彩、空间感以及美感、真实感。光也能强化或削弱甚至消除被摄体某些方面的表现。
教学目标:
摄影用光课程努力为同学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空间,尝试拓展课程学习当中每一个有趣的知识点,把一门课程变成一个综合知识研究的大课题,改变学生获得信息和学习的方法,改变传统获取知识的途径,把摄影用光课程实现由教的好到学的好的转变。
知识目标:深入了解光线特征,熟练操作自然光和影棚内各种灯光器材,掌握正确的布光方法, 提升学生合理运用光线特点进行艺术表达的能力。
能力素养: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审美素质,创新思维意识,使学生具备敏锐洞察行业发展方向,发掘艺术前沿形态的能力,注重学生综合能力提高。
教学方法:
摄影用光是摄影基础实践课程,该课程我们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基础,结合视频 ,让大家直观了解知识点,了解基本操作技巧,而后更好的进行实践拍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大家更为全面的掌握用光的知识及技巧。
8、《摄影色彩学》
前修课程:摄影用光
学分及学时:3学分,56课时
课程介绍:
色彩能够反映人的感情,也可以赋予感情,成为代表某种事物和思想情绪的象征。不同的色彩能给人的心理以不同的影响,可以产生情绪的共鸣,在拍摄摄影作品的时候,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情感象征,摄影师必须懂得色彩与情感的联系,有目的地运用色彩,才能进一步表达好作品的主题。色彩在摄影创作中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色彩通常不能单独存在,它总是与另外的色彩产生联系,就像音乐当中的音符,没有某一种颜色是所谓的好或者坏,只有当与其他颜色搭配作为一个整体的时候,我们才能说是协调或是不协调。
教学目标:
摄影色彩学课程注重创新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努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通过课程授课及实践,同学们基本上都能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摄影色彩应用技能和专业创新能力。课程中努力创造产教融合机遇,提高同学们的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学生创意水平,拓宽学习的知识面,让同学们将课堂所学知识在实践当中深化,掌握摄影色彩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提高理论修养,创造能力和思考能力。
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鼓励各专业积极以传统工艺美术和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禀赋为依托,在语言、题材、元素、材料、工艺等方面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设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中国传统工艺。努力在课程中打破设计学科的界限,实现设计学科与相关学科领域的多元化跨界交融。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文化、商业、网络等各种跨界元素,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并遵循一定的设计理念与设计发展规律开展课程教学,满足现代社会对设计艺术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课程目标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摄影色彩学创作中灵活运用。
课程目标2: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具备独特的观察方式,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课程目标3:跨专业跨学科复合学习,努力在课程中打破学科的界限,实现多元化跨界交融。努力提高作品内涵。
教学方法:
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认真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认真理解每一个内容,课堂理论讲课与指导相接合,使学生清楚的懂得摄影色彩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形式。阅读参考文献、书籍、优秀的摄影作品为辅。
进行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做到教学相长。实现教学模式从注重知识传授的“以教为中心”到“知识+思维方式+想象力”并重的“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培养方式从“灌输式”到探究式、个性化的转变,学生行为从被动学习、“考试型”学习到主动学习、“创新型”学习的转变,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9、《数码后期制作技术》
前修课程:摄影色彩学
学分及学时:3学分 56学时
课程介绍:数码后期制作技术是摄影专业一门后期基础课,是全新的电脑后期创意制作表现。数字化将多媒体技术、影像艺术与设计融为一体,作为摄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本课程以电脑辅助设计这种全新的设计制作手段为基础,深入探讨、开发对摄影作品后期制作能力的培养及实际设计题目的操作,是现代摄影必备的表现手段。
教学目标:
通过该课程系统的理论讲授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基本掌握电脑辅助设计的方法和技术,掌握电脑辅助设计中有关软、硬件的基本内容和操作方法,开发在摄影语言中独特创造力、表现力,并能掌握基本的版式设计,为日后的数码创意摄影和图片编辑课程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1:传播概念与实践拍摄的融合
课程目标2: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课程目标3: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采用混合式教学、 翻转课堂、 进行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 做到教学相长。实现教学模式从注重知识传授的“以 教为中心”到“知识+思维方式+想象力”并重的“以学为中心” 的转变,学生行为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创新型”学习的转变,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理论讲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课堂训练以电脑为基础。重方法、重开发和学生独立操作能力。
10、《影室摄影技巧》
前修课程:摄影用光
学分及学时:3学分,56课时
课程介绍:《影室摄影技巧》属于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课程,该课程介绍影室灯光的有关理论知识,以使学生对于器材的基本知识做系统化的认识。影棚大型闪光灯是一种瞬间发光的照明灯具,其瞬间发出的光线强度高、速度快,被专业摄影师广泛地使用。大型闪光灯可以提供瞬时强大功率,不需过大的供电系统配合,在功率准确度上着重可重复性,一般大型闪灯系统都配有许多附件,所以可以对光线进行精确控制。本课程让同学们学习在影室内如何正确地运用闪光灯,以使得学生在影室拍摄中进行熟练操作;再次对于影室中光线运用的优秀图片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实践拍摄,在实践中进行创意性的创作。
教学目标:
同一被摄体,在已经具备创意要求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布光方法,被摄体造型和质感会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摄影师拍摄的影像也会具备差异性。所以同学们需要了解不同被摄物体用光的特点,来更好地表现物体的质感。室内拍摄在摄影实践过程中经常碰到,各种广告、产品部分人像的拍摄都是在影室内完成的。通过该课程学习和实践,让学生能够熟悉室内拍摄环境,熟练使用影棚内的各种摄影器材,独立完成影棚里的拍摄工作。课程作业也是以基础拍摄训练为主,训练学生独到的观察方式和敏锐的影像捕捉能力。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尽量让同学们和公司或者社会项目接轨,把课堂教学通过实践深入掌握所讲授的知识,培养操作能力强、艺术嗅觉敏锐的专业人才。
课程目标1:理论结合实际,使学生全面了解摄影棚内器材的运用、光线特点等知识。
课程目标2: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制作摄影作品在影室内的创作方法和技术。
课程目标3:在课堂内外的摄影作品欣赏中,对摄影棚内用光和摄影技巧方法进行分析,以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用光的要点。
教学方法:
课程中努力扩大学生知识面,强化学生内在感知,启发学生内在思考的能力。立足于当下实际,进一步结合产教融合,最对大限度地将课程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在今后的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中,该课程需要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多方面全面发展,加强互动环节,把沉默单向的课堂变成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
11、《影视摄影基础》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3学分56学时
课程介绍:
是与影视艺术的相关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课程以利用DV设备或数码相机教学为主,全面的了解摄像的基本技巧和技能,并结合影像的视觉规律拍摄组合一组镜头,训练镜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摄像机以及数码相机的使用原理和技巧,掌握现场拍摄的调控和调度知识,学习理解镜头语言的运用技巧,具备短片拍摄的摄像组织能力。拍摄短片的要素和拍摄长片电影的要素是相同的,要拍好一部短片同样要具备拍摄长片电影的专业水准。短片同样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拍摄技术,我们首先要追求创作的专业水准,要掌握摄影技术,比如要注意画面的光线和构图。不能毫无目的的乱晃,要使画面具有强烈的说明性和针对性,不论影片的艺术性高低画面精美是不可或缺的。记住同学们!我们是摄影专业的!
用"影像的镜头”这一关键词,我们阐释秉承“用镜头诠释生活,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宗旨,形成摄影专业多元生态教学链,在学院关部门支持下起到在教学创作领域的引领作用。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机器使用与维护基础、机位拍摄技巧。命题实习拍摄训练。
12、《影像构成基础》
前修课程:摄影技术基础、摄影造型基础
学分及学时:3学分,56课时
课程介绍:
属于摄影专业学科体系中的基础课程,主要探讨影像构成的基本概念、视觉原理和构成原理,建立摄影艺术形式的审美感知及情感体验。主要阐述了形式美的基本原理和如何根据形式美的形式法则进行形象创造及组合构成,并将构成的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用大量的影像实例来诠释构成原理,条理清晰,深入浅出,简洁易懂,通过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
特别引入传统工艺--蓝晒,结合传统纹样的了解与审美,进行构成训练,通过影像空间表现进行作品呈现。
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平面、立体和色彩的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审美能力
课程目标2:了解传统文化与纹样,在影像中让传统纹样新生。
课程目标3:结合实践,有针对性的练习影像的构成,可以良好的掌握构成规律
教学方法:
进行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 做到教学相长。实现教学模式从注重知识传授的“以 教为中心”到“知识+思维方式+想象力”并重的“以学为中心” 的转变,培养方式从“灌输式”到探究式、个性化的转变,学生行为从被动学习、“考试型”学习到主动学习、“创新型”学习的转变,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引入摄影传统工艺--蓝晒,结合传统图案、新潮国风纹样,进行构成设计,提高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审美。
13、《摄影作品分析》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3学分 56学时
课程介绍:
通过该课程,培养学生对于摄影作品的阅读及分析能力,分析摄影作品,就必须充分尊重摄影的本体语言,以及各种可能出现的不同的个人化的表述方式,不能照搬美术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分析手法来进行。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结合创作背景更透彻的分析摄影作品。
教学目标:
分析作品,是一件困难的事。分析不比欣赏那么惬意,欣赏完全可以凭主观感觉,可以不顾及作品的语境、语言方式与特定语言中所包含的特定内容,可以不考虑个人欣赏时所持的态度与立场,以及所采用的表达方式上的分歧,甚至可以不计较后果;而分析则不然,要严肃审慎,客观公允,入木三分。 “好”作品它究竟“好”在哪里?好作品与好照片的区别又在哪里 ? 既然是分析,就得有章法,得按规矩办事,必须熟悉作品形成的过程与所采用的语言及其表达上的技巧。(目标1/2/3)这些便是这门课程的目的,让学生们懂得用摄影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并逐步成为有全面工作能力、有独立人格的摄影师。(目标4)
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模式尝试从注重知识传授的“以 教为中心”到“知识+思维方式想象力“并重的“以学为中心” 的转变,培养方式从“灌输式”到探究式、个性化的转变。
14、《世界摄影史及摄影美学》
前修课程:摄影用光、摄影构图
学分及学时:2学分,36课时
课程介绍: 按照年代和主题,对摄影这门年轻艺术的演变历程进行了完整追溯。在探究理念传播过程中摄影所扮演的多种角色的同时,对肖像摄影、纪实摄影、广告摄影、摄影报道,以及相机作为个人艺术表达的媒介等主题给予了特别的关注。针对摄影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摄影师或者某类风格的代表人物,本书提供了相应的人物小传。作为对大量图文内容的补充,课程还编辑了七个图片集,更为深入地展现肖像、风光、社会和科学纪实、彩色摄影以及摄影报道方面的杰出范例。
教学目标:
从历史的高度把握摄影的特性和规律。摄影美学是研究摄影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的学科,它着重研究摄影艺术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运用艺术手段,反映生活的美丑属性,表现作者的审美意识,以激起欣赏者的美感,满足各种欣赏者多样的审美要求,引导欣赏者提高审美的能力、趣味、水平和情操。摄影美学的学习是摄影者向高素质迈进必不可少的一步。
课程目标1:了解摄影史,了解摄影的技术发展史,感受摄影的美学与瞬间魅力
课程目标2:通过摄影史的学习了解国内外大师的作品风格与实践手法
课程目标3:明确摄影发展技术变化及风格变化
课程目标4:对于摄影理论与方法论有一定的了解,可以进行分析作品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从注重知识传授的“以教为中心”到“知识+思维方式+想象力”并重的“以学为中心” 的转变,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调研,分小组进行课堂发表讨论,改变被动接受的状态,培养探究式学习态度。
15、《中国革命摄影发展史》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2学分36学时
课程介绍:
了解在中国摄影发展史中的主要人物,特别是摄影史上伟大的摄影家和他们对摄影的贡献。
一 .中国摄影的起步
二 .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摄影
中国共产党建党准备阶段,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劳动界》等刊物,开始使用新闻摄影。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1922年9月1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第一个机关报《向导》周刊。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这一时期著名的摄影记者:沙飞、石少华、罗光达、吴印咸、徐肖冰等。
三 . 新中国成立后的新闻摄影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的新闻摄影蓬勃发展。1950年3月25日,在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下设立了新闻摄影局。1952年,新闻摄影局改建为新华社新闻摄影部,新闻摄影网络覆盖了整个中国。
同时,新闻摄影的教育体系逐步建立。1955年,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设立新闻系,并开设了新闻摄影课程和摄影培训班。
这一时期著名的摄影记者:解海龙
教学目标:
从历史的高度把握中国摄影的特性和规律,了解在新中国新闻摄影发展史中的主要人物,特别是摄影史上伟大的摄影家和他们对新闻摄影的贡献。引导学生提高审美的能力、趣味、水平和情操。这门课程的学习是摄影者向高素质迈进必不可少的一步。 用"影像的镜头”这一关键词,我们阐释秉承“用镜头诠释生活,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宗旨,形成摄影专业多元生态教学链,在学院关部门支持下起到在教学创作领域的引领作用。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图片赏析,讨论,培养摄影思维表达方式,疑问解答,论文撰写。
16、《创意摄影》
前修课程:当代艺术创作
学分及学时:3.5学分,64课时
课程介绍:《创意摄影》属于摄影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群课程,主要分析艺术摄影的诸多特点,对摄影大师名作的解读赏析与技法技巧的教授,从宏观到微观,选择题材的挑战性、拍摄的难度、表现手法、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课程能够深入浅出,简洁易懂,通过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
教学目标:
创意摄影要求摄影者首先对采访对象有深度的接触、了解和熟悉,以至于在情感上与对象接近、沟通,达到充分的交流,并在此过程中去发现有价值和有表现力的瞬间,通过摄影获得影像。创意摄影是摄影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艺术的重要分支。它将摄影这一方式作为拍摄者个人观念的依存体,在拍摄和制作手段上不受传统摄影观点和要求的限制,但同时反击对摄影的种种历史限制。创意摄影拓展了摄影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并为摄影注入了新的活力。
课程目标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创作中灵活运用。
课程目标2: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具备独特的观察方式,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课程目标3:跨专业跨学科复合学习,努力提高作品内涵。
教学方法:
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认真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认真理解每一个内容,课堂理论讲课与个别指导相接合,使学生清楚地懂得构成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形式。阅读参考文献、书籍、优秀的摄影作品为辅。
进行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做到教学相长。实现教学模式从注重知识传授的“以教为中心”到“知识+思维方式+想象力”并重的“以学为中心” 的转变,培养方式从“灌输式”到探究式、个性化的转变,学生行为从被动学习、“考试型”学习到主动学习、“创新型”学习的转变,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7、《影像表达》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3.5学分,64课时
课程介绍:
“摄影”一词的含义远远深于其日常使用的含义。真正的摄影师拥有一种共同的特质,观看他们的作品可以胜过对主题和事件的直接介入。
影像有色彩、构图、情绪、后期,不同的元素之间都可以在影像表达中占有重要的作用。面对不同的拍摄场景,使用各种拍摄技法和相机设置,获得良好的表达。学会用影像语言表达情绪、表达主题,体会影像带来的时间、空间变化,体会优秀的作品表达语言的特点,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创作之中。
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同类或不同类图片有较高的分析和驾驭能力,培养学生影像表达的能力。
课程目标1:了解影像表达的手法,对于如何呈现影像的时间空间有深入了解,并运用在实践拍摄
课程目标2:对于优秀图片有分析的能力
课程目标3:对影像语言的表意与隐喻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影像实践,呈现出优秀的效果
教学方法:
进行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 做到教学相长。实现教学模式从注重知识传授的“以 教为中心”到“知识+思维方式+想象力”并重的“以学为中心” 的转变,培养方式从“灌输式”到探究式、个性化的转变,学生行为从被动学习、“考试型”学习到主动学习、“创新型”学习的转变,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8、《大画幅摄影》
前修课程:黑白摄影课,影棚灯光控制和技巧
学分及学时:2.5学分48学时
课程介绍:系统讲述大画幅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拍摄方法,包括大画幅相机的结构及功能、大画幅相机的操作方法、大画幅摄影的拍摄技巧和具体应用。大画幅摄影是技术性和艺术性极强的摄影门类。首先大画幅相机具有灵活移轴调整功能。通过对镜头的移轴和皮腔的调整可以在清晰度区域获得自由图像造型,为摄影师提供了广阔创作空间。较大的底片可获得更多的细节,能很好的表现影响中极为细腻的部分。
教学目标:
大画幅摄影主要讲述4x5相机的特点、使用及拍摄,使学生能够较熟练操作,结合实际拍摄掌握大画幅摄影的技巧,为专业摄影打下基础。要了解照相机胶片显影,是怎样影响他所拍摄的物体的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在观察物体时看得出摄影的每一个步骤所产生的效果。学习摄影的时候要对每一个步骤进行有条理有分析的研究。
课程目标1:学生会使用大画幅相机,会装底片,会冲洗底片。
课程目标2:用光造型能力提高
课程目标3:能思考摄影本体语言
19、《摄影传播原理》
前修课程:摄影作品分析
学分及学时:3学分 56学时
课程介绍:全面介绍了传播学发端以来有影响的理论,理论和衍变,以及新媒介环境下传播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及时外出采集最新摄影传播内容,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方法和思路。
教学目标:
从艺术符号、艺术媒介、文本分析、艺术沟通、文化市场等方面,较为全面地探讨艺术传播的基本原理,力图从学理上对艺术传播的基础命题进行梳理、归纳和阐述,以应对当代艺术传播所面临的现实和理论的挑战。
课程目标1:传播概念与实践拍摄的融合
课程目标2: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课程目标3: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采用混合式教学、 翻转课堂、 进行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 做到教学相长。实现教学模式从注重知识传授的“以 教为中心”到“知识+思维方式+想象力”并重的“以学为中心” 的转变,学生行为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创新型”学习的转变,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融媒体摄影》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3学分 56学时
课程介绍:
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发展,一个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传媒与受众互动于一体的“融媒体”时代迅速到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多种媒介对于摄影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把握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及特征,有利于传统媒体的整合及转型。课程对纸质媒体,电视媒体,网络,自媒体等的案例进行赏析从而提炼多种媒介对于拍摄的具体要求和方法且进行针对性的实践创作。
融媒体时代的摄影要求摄影者首先对各种媒介有深度的接触、了解和熟悉,并在此过程中发现和总结各媒介对摄影的具体要求。(目标1)最后的作品以模拟某种媒介进行创作,例如公众号的拍摄,制作:自媒体的实践创作等。(目标2/3)这种方法有利于全面深度了解拍摄需求及方法,从而进行实践,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多学科综合运用的能力,更好的与社会需求接轨。
教学方法:
(1)、讲课,提高审美,强调独特的思维方式。
(2)、了解融媒体时代多种媒介对于摄影的需求。
(3)、赏析多种媒介中的摄影作品、提问、讨论。
(4)、外出体验多种媒介的现场实拍、编辑、总结。
了解不同媒介对于摄影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在拍摄实践中体验讲课中接触到的技术知识及操作要领,并正确运用于图像创作。
21、《建筑摄影》
前修课程:风光摄影
学分及学时:3学分,56课时
课程介绍:本课程从“立体空间的影像再现”开始,通过“传统建筑摄影到新媒体时代下的创意思维”了解建筑摄影的以前和将来。然后课程深入介绍建筑摄影中“空间再现与构图、移轴操作和透视的校正、混合光源和技术细节”等技术要点,为同学们能够完成高水准商业建筑摄影作品打下稳固的基础。接着课程结合当下数码科技带来的思维方式的进步,分析了“高动态摄影技巧和矩阵接片拍摄技巧为建筑摄影带来的巨大作用”,并且进一步探讨“当代摄影中空间的再组合和打破时间概念的记录方式”,挖掘建筑摄影在当代摄影语境下更多的可能,使本课程具有趣味性和特色。
教学目标:
本建筑摄影课程教学内容包含立体空间的影像再现、从传统建筑摄影到新媒体时代下的创意思维、建筑摄影中的技术要点、新媒体时代下的建筑摄影、建筑摄影中的创意思维引导几个大的方面,课程结合考察、实践、多专业知识融合,课程架构完善丰富,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制定了完整的课程成绩评定方法,最终也是通过课题创新性、课题社会价值及深度、呈现效果或展示方式三个方面综合成绩来判断学生课程收获多少。
建筑摄影课程通过对构图、色彩还原、光线及清晰度、透视、景深等等精准的训练及把握,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建筑物在不同状态下的美感,让欣赏者可以真正领悟到伟大建筑物所拥有的微妙而深奥的魅力。其中,掌握建筑摄影功能与艺术的关系与区别,利用透视的调整移开障碍物,室内混合光照明,建筑摄影中富有创意的技巧和实践等知识点,都是同学们在以前的摄影训练中很少接触到的。课程作业也是以基础拍摄训练为主,训练学生独到的观察方式和敏锐的影像捕捉能力。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尽量让同学们和公司或者社会项目接轨,把课堂教学通过实践深入掌握所讲授的知识,培养操作能力强、艺术嗅觉敏锐的专业人才。
课程目标1:结合红色基地建筑摄影拍摄,充分发挥课程隐性教育的功能,找准育人角度,把课程思政作为建筑摄影的重要任务。
课程目标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相关知识深切认识,熟悉和掌握它的本质,使其有效地重现于画面中、照片中。
课程目标3:结合实践,有针对性地练习建筑摄影,可以良好地将多领域、多学科知识融合。
教学方法:
课程中努力扩大学生知识面,强化学生内在感知,启发学生内在思考的能力。立足于当下实际,进一步发展产教融合,最对大限度地将建筑摄影课程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在今后的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中,建筑摄影课程需要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互动环节,把沉默单向的课堂变成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
22、《当代艺术创作》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2学分 36学时
课程介绍:
在当代艺术中,一切物质 形状 空间 光与时间,甚至任何观念,都可以为艺术家所用,成为构建其个体艺术世界的一部分,而由此产生的形态各异的当代艺术作品,不仅出现在各大双年展,艺术节,个展 项目中为大众所关注,同时也嵌入日常的文化,媒体,科技之中,成为当代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此门课程是研究中国当代文化和艺术的人所必需涉足的课题,为学生的创作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通过对当代艺术创作的的解析及学习,了解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能够熟练运用当代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并且在经过三年的摄影基础与专业课训练之后,能够结合自己的个体经验,用多元化视角来进行创作。不仅仅局限于影像这一种表现媒介,让作品的呈现方式更加多元化,为毕业设计创作奠定基础。课程目标2:(知识目标)了解当代艺术发展,现状,掌握基本的创作方法。课程目标3:(能力目标)具备阅读当代艺术作品的能力,发掘自身创作的优势,选择媒介进行创作实践。课程目标4:(素质目标)培养对于当代艺术作品的关注,阅读及分析能力,关注国内外当代艺术活动,展览。
教学方法:
理论梳理与实践相结合,带领学生参观当代艺术展览,了解当代艺术发展的脉络,利用当代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来实现自己的个人创作。
23、《摄影展览的策划与执行》
前修课程:图片编辑、数码后期制作技术、专题摄影
学分及学时:2.5学分 36课时
课程总体介绍:《摄影的展览策划与执行》是摄影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主要讲授各种各类型摄影展览的分类特点、调研方法、内容设计、执行流程、整体效果等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以及与展览组织和参与等方面相关的应用性基础知识,是摄影专业中实践性较强的应用类课程。本课程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配合讲解和分析国内外各类摄影展览的经典案例,每个章节都以具体实例为先导,逐渐深入,逐步提高学生对摄影策展每个环节的基础认知、艺术素养、实际执行和展览相关事务协调的能力,最终整体串联衔接,形成完整的摄影展览策划的详细流程。
教学目标:
第一,完成教学内容设置的更新、课程结构的优化,实现产教融合。加速推进摄影专业与企业合作教学的细精化进程,使学生保持时尚创意产业知识点的更新;
第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与具体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构建以专业为基础、以合作为手段、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课程内容体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是一所“实践教学型”为基本定位的艺术院校,本着突出学校特色的目的,明确摄影展赛策划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将把实践教学分为专业内基础实践教学、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两个层次进行。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完善合理的推进教学建设。
课程目标1:(思政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爱国热情。育乐于教、育国于教,两种教学的融合创新,很大程度上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热忱的学习中增加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习变成精神的享乐。生动、直观、丰富的教育教学方法不但消除学习的枯燥乏味,而且增加学生理解能力,使得思政教育更容易达到效果。
课程目标2:(知识目标)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摄影展览的规律,培养学生把握摄影展览主题和灵活多变的策划能力为目的。通过此课程学会利用 多种展览形式,对应和引导图像传播的能力。
课程目标3:(能力目标) 通过讲授摄影展览策划的理论知识,并组织学生进行摄影展览与策划的实践,使学生能够了解摄影展览的现状,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策划能力,布展、策展的实际执行能力,以及对摄影展览发展趋势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为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展览以及今后从事摄影创作、摄影展览策划,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目标4:(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与追求摄影艺术真知的理想信念。课程中,通过各类型摄影展览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辨别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
教学方法:
完成摄影专业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产教融合改革与创新。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接受国家政策的指导,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环境、现代传播手段,大力推进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建设发展。积极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改革,鼓励学生利用开放的教育资源进行学习。同时,参与重大社会展赛项目,检验创新型教育模式的教学效果。
《摄影的展览策划与执行》课程中具体的教学方法及措施有四方面:第一,教学课程中把产教融合的理念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即穿插引入式教学,增加与艺术展馆、摄影展赛的项目对接;第二,对思政元素进行系统化整合,即个人、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等各要素进行整合;第三,充分给予学生知识展示的平台,即增加学生的自主性;第四,在课件讲授辅以观看幻灯片、示范照片的基础上,配以各类型摄影展览的经典案例教学与分析,然后进行实操指导。
24、《黑白摄影》、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2.5学分48学时
课程介绍:从基本摄影原理到摄影器材、拍摄技巧、感光材料和冲洗工艺的全部内容,并与国际知名摄影家的作品进行同步对比讲解。在今天这个时代黑白摄影在整个摄影世界中仍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黑白摄影具有彩色摄影无法比拟的影调美。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黑白摄影的基本技法与知识,使他们在这一摄影实践中变得更为自觉从容,更具信心。以此改进与丰富自己的摄影成果。要取得一张精制的黑白照片除了正确的曝光外冲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所有胶卷的特性,如密度,反差,颗粒度,清晰度等。都在一定的显阳条件下才能表现出来,否则胶片上所表现的影响效果便会产生不同的差异。本课程的重要环节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冲洗高水质量黑白胶卷技能。
课程目标1:学生会使用相机,会装底片,会冲洗底片。
课程目标2:用光造型能力提高
课程目标3:能思考摄影语言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授与暗房实践加之作业辅导相结合,用作品欣赏、分析范例、教师示范结合的方法。
25、《时尚摄影》
前修课程:摄影技术基础、摄影构图、摄影用光、数码后期制作技术
学分及学时:4学分 72课时
课程介绍:时尚摄影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独一无二的、有价值的、有关时代风尚、社会生活、人的情感和行为方式的记录,使我们理解当前流行的文化趋向--艺术影响、戏剧风格、社会潮流、沙龙的变化格调等,它们无疑都对时尚投下了自己的影子。有时摄影师几乎是无意识地披露了他们那个特定世界的极端但却完整的时尚信息,因为他们身处那个时代,而且只是简单地用手头现有的东西来表达那个时代的迅疾多变的时尚信息。但有些摄影师却是以阐述精华的态度来创作,通过模仿潮流,采用特殊的照明效果,引入与新艺术流派精神相符的道具,布置彩画幕布等戏剧布景,引入新的人工制品或新发明的办法,来获得所要达到的艺术效果。《时尚摄影》课程是建立在摄影基础课程之上的摄影专业类课程,它是在照相机使用、感光材料、曝光知识与技巧、光型塑造等知识的指导下,对时尚所涉及的时尚元素的特点、时尚与人的关系、时尚与环境的处理等诸多问题的视觉化阐述。通过大量的时尚摄影实践拍摄案例的分析与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时尚摄影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第一,完成教学内容设置的更新、课程结构的优化,实现产教融合。解决方法分为两步:1、加速推进摄影专业与企业合作教学的细精化进程,使学生保持时尚创意产业知识点的更新;2、实现基于跨专业教学的知识体系构筑的课程知识模块的建立。跨专业课程知识模块化不是将两三个专业的知识点进行毫无关联性地简单堆砌,是需要配合产教融合的进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总结与归纳,并根据具体实践和应用进行模块化编排。
第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与具体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构建以专业为基础、以合作为手段、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课程内容体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是一所“实践教学型”为基本定位的艺术院校,本着突出学校特色的目的,明确时尚创意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将把实践教学分为专业内基础实践教学、跨专业合作实践教学、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三个层次进行。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完善合理的推进教学建设。
课程目标1:(思政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爱国热情。育乐于教、育国于教,两种教学的融合创新,很大程度上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热忱的学习中增加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习变成精神的享乐。生动、直观、丰富的教育教学方法不但消除学习的枯燥乏味,而且增加学生理解能力,使得思政教育更容易达到效果。
课程目标2:(知识目标)开阔学生视野,了解时尚流行规律,培养学生 利用摄影手段把握市场机遇和灵活多变的适应能力为目的。通过此课程学会利用 多种形式观察,对应和引导时尚市场的能力。
课程目标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把握时尚流行、具有独立审美和一定的创新思维的能力以及对服饰流行趋势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同时课程中引导学生具有绿色时尚消费的观念和责任心。
课程目标4:(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与追求时尚艺术真知的理想信念。课程中,通过时尚摄影经典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辨别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
教学方法:
完成摄影专业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产教融合改革与创新。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接受国家政策的指导,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环境、现代传播手段,大力推进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建设发展。积极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改革,鼓励学生利用开放的教育资源进行学习。同时,参与重大社会项目,参加有影响力的专业大赛,检验创新型教育模式的教学效果。
《时尚摄影》课程中具体的教学方法及措施有四方面:第一,教学课程中把产教融合的理念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即穿插引入式教学;第二,对思政元素进行系统化整合,即个人、国家各要素进行整合;第三,充分给予学生知识展示的平台,即增加学生的自主性;第四,在课件讲授辅以观看幻灯片、示范照片的基础上,配以优秀时尚摄影作品案例教学与分析,然后进行实拍指导以及作品评解。
26、《观念摄影》
前修课程:摄影技术基础、影像构成基础、摄影图形表现、数码后期制作技术
学分及学时:3学分 54课时
课程介绍:《观念摄影》课程是摄影专业教育课程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艺术的重要分支。《观念摄影》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将摄影这门艺术作为拍摄者个人观念的依存体,在拍摄和制作手段上不再受传统摄影观点、要求、技术的限制,在拓展摄影视觉表现模式边界的同时,突破摄影单一成像载体,不断探索新的内涵和呈现形式,为艺术类摄影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学目标:
第一,完成《观念摄影》教学内容设置的更新、课程结构的优化,实现思政入课堂,加速推进摄影专业对价值观正确书写的细精化进程;
第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与具体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是一所“实践教学型”为基本定位的艺术院校,本着突出学校特色的目的,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1:(思政目标)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学生在《观念摄影》课程中学习体验到思想表达、文化书写的快乐。消除课程知识学习的单一性,而且益于对学生进行健康、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使得思政教育更容易达到效果。
课程目标2:(知识目标)开阔学生视野,了解观念摄影的各种风格流派和表达范式,培养学生利用摄影手段进行思想表达和文化书写的创作能力。
课程目标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把握观念表达、具有独立审美和一定的创新思维的能力,以及对社会议题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同时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目标4:(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与追求观念艺术真知的理想信念。课程中,通过优秀观念摄影经典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辨别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
教学方法:
《观念摄影》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接受国家政策的指导,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环境、现代传播手段,大力推进现代化摄影教学模式的建设发展。积极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改革,鼓励学生利用开放的教育资源进行观念摄影的学习。同时,涉猎重大社会议题,参加诸如平遥摄影节、连州摄影节、大学生摄影大赛等有影响力的专业展赛,检验创新型教育模式的教学效果。
《观念摄影》课程中具体的教学方法及措施有三方面:第一,将思政元素进行系统化的融入,即对个人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等要素进行整合;第二,充分给予学生自我表达和展示的平台,提高学生观念创作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在课件讲授辅以观看幻灯片、示范照片的基础上,配以优秀观念摄影作品案例教学与分析,然后进行实拍指导以及作品评解。
27、《纪实摄影》
前修课程:世界摄影史及摄影美学、图片编辑、中国革命摄影发展史
学分及学时:3学分 56课时
课程介绍:《纪实摄影》课程主要是通过分析纪实摄影的诸多特点与基本技法,对摄影大师名作的解读赏析与技法技巧的教授,从宏观到微观,选择题材的挑战性、拍摄的难度、表现手法、以及报道后产生的社会影响。在此基础上,讲授如何对采访对象进行有深度的接触、了解和熟悉,在情感上与对象接近、沟通,达到充分的交流,并在此过程中去发现有价值和有表现力的瞬间,通过各种拍摄技术,获得具有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摄影图像。
教学目标:
第一,完成《纪实摄影》教学内容设置的更新、课程结构的优化,实现思政入课堂,加速推进摄影专业对价值观正确书写的细精化进程;
第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与具体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是一所“实践教学型”为基本定位的艺术院校,本着突出学校特色的目的,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1:(思政目标)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自信,使学生在《纪实摄影》课程中学习体会到纪实摄影对国家形象、人民生活、社会舆论等多方面的重要性。生动、直观、丰富的教育教学方法不但消除课程学习的单一,而且益于对学生进行健康、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使得思政教育更容易达到效果。
课程目标2:(知识目标)开阔学生视野,了解纪实摄影的各种风格与拍摄技巧,培养学生利用摄影手段进行人文关怀和国家文化形象书写的创作能力。
课程目标3:(能力目标)提升学生认知和理解生活的程度,增强学生贴近生活、直面人生的勇气和力量,培养加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并提升学生对社会议题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
课程目标4:(素质目标)这种以纪实手法来全面深度表现对象的状态的摄影形式,有助于学生的摄影意识得到加强,并在实践中学会多学科综合运用的能力,是一种用摄影来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并逐步成为有全面工作能力、有独立人格的纪实摄影师。
教学方法:
《纪实摄影》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接受国家政策的指导,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环境、现代传播手段,大力推进现代化摄影教学模式的建设发展。积极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改革,鼓励学生利用开放的教育资源进行纪实摄影的学习。同时,参与重大社会议题,参加诸如平遥摄影节、连州摄影节、大学生摄影大赛等有影响力的专业展赛,检验创新型教育模式的教学效果。
《纪实摄影》课程中具体的教学方法及措施有三方面:第一,对思政元素进行系统化整合,即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各思政要素进行整合;第二,充分支持学生对社会议题的关注与自我表达,强化学生创作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在课件讲授辅以观看幻灯片、示范照片的基础上,配以优秀纪实摄影作品案例教学与分析,然后进行实拍指导以及作品评解。
28、《数码创意摄影》
前修课程:数码后期制作技术
学分及学时:4学分,72课时
课程介绍:
摄影作为一个不断演进中的媒介,总是丰富着艺术的语言和可能性。特别在进入“当代”语境之后,更趋理性,且学术化。被数码后期技术和全媒体传播路径改造后的摄影具备了史无前例的表现力和全民共同参与性。在未来日趋数字虚拟化的趋势下,摄影本科教学无论在表现力抑或传播性上,都需要进行不断地革新。近年来,无论以摄影作为目的,还是以摄影作为手段,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泛化行为,还是所谓的“新艺术环境下的当代摄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匹配天衣无缝的制作能力”促成了《数码创意摄影》课程更多的可能。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紧跟当今主流的摄影创作形态,从思想和技术角度剖析摄影艺术家及其创作理念,并通过不断修整的新摄影实践练习,协助学生们掌握与时俱进的创作理念和方法,从社会、技术、艺术等多元角度去认识数字摄影这一独特的媒介。此门课程教学不是简单的“软件说明”式的“百科全书”,而是建构一个适合摄影自身的数字影像体系。它不仅需要技术操作的熟练掌控,更需要知道如何去合理运用,深入了解当下摄影创作的主要范式,学会欣赏及创作,以呼唤出一种多元且有深度的数字影像知识体系。
本课程从思想和技术角度剖析了当今主流的摄影创作形态.介绍了许多著名摄影师及其创作理念,并且通过设置的创意摄影实践练习,协助学生快速掌握新的创作理念和方法。我们希望借助数字化的契机,将学生的思路从传统摄影百年不变的知识体系中“解放”出来,走出固步自封的状态,从社会、技术、艺术等多元角度重新认识摄影这一独特媒介。
教学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字摄影的原理和规律,以及实际拍摄的方法和后期处理的方式方法,能够较熟练运用数字摄影技术进行创作。
(1)、思政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客观、深入、平衡地去关注现实、关注当下社会热点问题,从身边入手去挖掘创作题材为素质目标课程目标
(2)、知识目标:更加强调前期拍摄的创意,结合后期数字特效处理,充分借助实验室威压、蓝屏、后期技术机房等,实现艺术创意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3)、能力目标:强调前期选题能力,从主题出发,关注当代艺术创作、对相关专业及使用媒介的展览分析、具有多元化的包容性和国际化视野。
(4)、素质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客观、深入、平衡地去关注现实、关注当下社会热点问题,从身边入手去挖掘创作题材;自我驱动型学习能力、持续深入创作的能力、挑战困难的勇气。
教学方法:
将教学及能力目标按周计划进行分配,线上进行问题互动,即便不在课程授课时间依然可以进行师生对话。线下课堂考察运用创新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梳理当代影像创作范式,突破个人思维限制,挖掘创作核心理念。线下汇报中强调学生的逻辑演讲能力、知识点思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客观、深入、平衡地去关注现实、关注当下社会热点问题,从身边入手去挖掘创作题材为素质目标;自我驱动型学习能力、持续深入创作的能力、挑战困难的勇气为兴趣导向;以关注当代艺术创作、对相关专业及使用媒介的展览分析、具有多元化的包容性和国际化视野为内容导向。打破专业视域的局限去培养人才,拓宽设计思维空间,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专业人才。课程与其他专业等进行跨专业对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专业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29、《人像摄影》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3学分 56学时
课程介绍:
首先介绍人像摄影的相关理论知识,特别就如何利用人物的外形以及神态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情感和潜意识的图像呈现的基本规律作详尽阐述;其次,通过人像摄影中所运用的镜头以及附件的使用,提高学生对于器械的认识;再次,通过构图以及影棚的正确使用,来提高学生对于画面艺术性的追求;最后,在实践中进行有价值的创作。
教学目标:
人像摄影是将现实生活中各种状态下的人物作为拍摄对象,通过描绘其外貌形态来反映其内心世界与精神面貌,表现人物在某种特定场景中的状态。通过本课程使学生掌握人像拍摄的基本技巧,包括自然光及人造光条件下的拍摄。
课程目标2: 掌握自然光条件下人像拍摄技巧;掌握影棚人造光条件下人像拍摄技巧。课程目标3: 培养人像作品阅读能力及掌握不同条件下的人像拍摄能力。熟练掌握棚内棚外人像拍摄技巧。课程目标4: 通过人像拍摄训练,掌握人像拍摄技巧,提高人像审美,学习借助光线塑造人物, 表达人物的内心。
教学方法:
(1)、结合优秀的摄影图片进行授课,使学生体会人像摄影的特点,理解人像摄影的精髓。
(2)、运用经典电影,使学生从动态摄影之中去找寻表现人物内心的感受。
(3)、在作业的安排上,涵盖自然光,人造光等不同条件下的拍摄要求。培养大家对人像的掌控能力。 提倡学生进行外出拍摄,在拍摄实践中体会讲课中接触到的各项技术知识及操作要领,并正确运用于人像作品创作之中。多次进行作品讲评。
30、《产品摄影》
前修课程:影像构成基础、摄影用光、数码后期制作技术
学分及学时:2.5学分 48课时
课程介绍:《产品摄影》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信息传播的一种手段。摄影的画面比文字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它在商品宣传中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是广告创意得以表达的载体之一,是摄影专业学生应掌握的重要专业技能。总体来说,《产品摄影》是一门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影像文化为背景、视觉传达理论为支点,服务于商业行为和目的的摄影,课程建立在影像学、艺术学与广告传播学的基础上,既与摄影的相关艺术、技术息息相关,也与广告创意、广告传播等紧密结合。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并能熟练使用产品摄影所需的各种器材,正确使用灯光和曝光控制,学会商品摄影的拍摄技巧。
教学目标:
第一,完成《产品摄影》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更新、课程结构的优化,实现产教融合。加速推进《产品摄影》课程与企业合作教学的细精化进程,使学生保持产品摄影产业知识点的更新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
第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与具体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产品摄影》课程的实践教学,构建以专业为基础、以合作为手段、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课程内容体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是一所“实践教学型”为基本定位的艺术院校,本着突出学校特色的目的,明确时尚创意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将把《产品摄影》课程实践教学分为专业内基础实践教学、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两个层次进行。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完善合理的推进教学建设。
课程目标1:(思政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热忱的学习中增加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自豪感,使学习变成精神的享乐。生动、直观、丰富的教育教学方法不但消除学习的枯燥乏味,而且增加学生理解能力,使得思政教育更容易达到效果。
课程目标2:(知识目标)开阔学生视野,了解产品摄影特点和重点,强化用光知识在产品摄影和实践中的运用,培养学生利用丰富的摄影手段参与到相关产业的运行中。
课程目标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把握产品摄影拍摄技术、具有独立审美和一定的创新思维的能力,以及对产品摄影流行趋势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同时课程中引导学生具有绿色时尚消费的观念和责任心。
课程目标4:(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与追求摄影艺术真知的理想信念。课程中,通过产品摄影经典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辨别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
教学方法:
完成《产品摄影》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产教融合改革与创新。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接受国家政策的指导,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环境、现代传播手段,大力推进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建设发展。积极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改革,鼓励学生利用开放的教育资源进行学习。同时参加有影响力的产品摄影展赛,检验创新型教育模式的教学效果。
《产品摄影》课程中具体的教学方法及措施有四方面:第一,教学课程中把产教融合的理念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即穿插企业项目与校外导师引入式教学;第二,对思政元素进行系统化整合,即商业元素、优秀传统文化等各要素进行整合;第三,充分给予学生知识展示的平台,即增加学生的自主性;第四,在课件讲授辅以观看幻灯片、示范照片的基础上,配以优秀产品摄影作品案例教学与分析,然后进行实拍指导以及作品评解。
31、《广告创意摄影》
前修课程:摄影用光、时尚摄影、产品摄影、数码后期制作技术
学分及学时:4学分 72课时
课程介绍:《广告创意摄影》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信息传播的一种手段。摄影的画面比文字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它在商品宣传中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是广告创意得以表达的载体之一,是摄影专业学生应掌握的重要专业技能。总体来说,《广告创意摄影》是一门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影像文化为背景、视觉传达理论为支点,服务于商业行为和目的的摄影,课程建立在影像学、艺术学与广告传播学的基础上,既与摄影的相关艺术、技术息息相关,也与广告创意、广告传播等紧密结合。
教学目标:
第一,完成《广告创意摄影》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更新、课程结构的优化,实现产教融合。解决方法分为两步:1、加速推进《广告创意摄影》课程与企业合作教学的细精化进程,使学生保持广告摄影产业知识点的更新;2、实现基于跨专业教学的知识体系构筑的课程知识模块的建立。跨专业课程知识模块化不是将两三个专业的知识点进行毫无关联性地简单堆砌,是需要配合产教融合的进程,对《广告创意摄影》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总结与归纳,并根据具体实践和应用进行模块化编排。
第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与具体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广告创意摄影》课程的实践教学,构建以专业为基础、以合作为手段、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课程内容体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是一所“实践教学型”为基本定位的艺术院校,本着突出学校特色的目的,明确时尚创意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将把《广告创意摄影》课程实践教学分为专业内基础实践教学、跨专业合作实践教学、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三个层次进行。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完善合理的推进教学建设。
课程目标1:(思政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热忱的学习中增加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自豪感,使学习变成精神的享乐。生动、直观、丰富的教育教学方法不但消除学习的枯燥乏味,而且增加学生理解能力,使得思政教育更容易达到效果。
课程目标2:(知识目标)开阔学生视野,了解广告创意摄影规律,培养学生 利用摄影手段把握市场机遇和灵活多变的适应能力为目的。通过此课程学会利用多种形式观察,对应和引导广告图像视觉审美的能力。
课程目标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把握广告拍摄技术、具有独立审美和一定的创新思维的能力,以及对广告摄影流行趋势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同时课程中引导学生具有绿色时尚消费的观念和责任心。
课程目标4:(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与追求摄影艺术真知的理想信念。课程中,通过广告创意摄影经典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辨别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
教学方法:
完成《广告创意摄影》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产教融合改革与创新。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接受国家政策的指导,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环境、现代传播手段,大力推进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建设发展。积极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改革,鼓励学生利用开放的教育资源进行学习。同时,参加有影响力的广告摄影大赛,检验创新型教育模式的教学效果。
《广告创意摄影》课程中具体的教学方法及措施有四方面:第一,教学课程中把产教融合的理念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即穿插企业项目与校外导师引入式教学;第二,对思政元素进行系统化整合,即商业元素、优秀传统文化等各要素进行整合;第三,充分给予学生知识展示的平台,即增加学生的自主性;第四,在课件讲授辅以观看幻灯片、示范照片的基础上,配以优秀广告创意摄影作品案例教学与分析,然后进行实拍指导以及作品评解。
32、《风光摄影》
前修课程:广告创意摄影
学分及学时:3学分,56课时
课程介绍:
《风光摄影》属于摄影专业专业教育课程群课程,主要探讨以展现自然风光之美为主要创作题材的原创行为 ,风光摄影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从同学们发现美开始到拍摄,再到与读者见面欣赏的全过程,都会给人以感官和心灵的愉悦,能够在一定主题思想表现中,以相应的内涵使人在审美中领略到一定的信息成分,由此也将平添些过目不忘的情趣。课程对风光摄影中所涉及到的镜头、曝光控制、色彩、构图等知识点进行多方面详细讲解,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风光摄影创作所要掌握的技术、技巧。
教学目标:
风光摄影也是摄影领域中最具挑战性、最难达到艺术高度的一个摄影门类。风光摄影易拍难精。要把自然万物四时瞬息万变的景象凝固于画面、要把平常人看来平淡无奇的景致拍成一幅充满美感的影像、要想使作品获得更深的文化内涵,则是很难达到的境界。这也就是风光摄影的魅力所在,也是本课程教学的意义和目的。
课程中结合红色区域文化风光进行拍摄,捕捉家乡美、环境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能够深观而默察,结合积累的经验,选取认为理想的角度去拍摄心目中的景物,不辞劳苦地四处奔跑、观察、寻景。能够深入思考,去认识眼前的景色,从而了解这些景色,观察山、景,不是停留在表面上,而要多注意山景的气势与当地的特色。
课程目标1:结合红色区域文化拍摄,捕捉家乡美、环境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使作品既有骨,又有肉。
课程目标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更深切的认识,熟悉和掌握它的本质,使其有效地重现于画面中、照片中。
课程目标3:结合实践,有针对性地练习风光摄影,可以良好地将多领域、多学科知识融合。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课堂作业和课堂辅导完毕后,就本课程的整体情况、讲授中存在的主要难点等进行系统总结,并进行教学观摩及讨论。进行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做到教学相长。实现教学模式从注重知识传授的“以教为中心”到“知识+思维方式+想象力”并重的“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培养方式从“灌输式”到探究式、个性化的转变,学生行为从被动学习、“考试型”学习到主动学习、“创新型”学习的转变,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3、《传统暗房制作工艺》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2.5学分48学时
课程介绍:从基本摄影原理到摄影器材、拍摄技巧、感光材料和冲洗工艺的部分内容。在今天这个时代黑白摄影在整个摄影世界中仍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黑白摄影具有彩色摄影无法比拟的影调美。本课程介绍了各种不同的摄影图片制作工艺,不仅包括工艺的历史,所用的化学原料,各种相关的信息及操作指导。重点学习传统的以及数字化的接触负片工艺蓝晒法。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黑白摄影的基本技法与知识,使他们在这一摄影实践中变得更为自觉从容,更具信心。以此改进与丰富自己的摄影成果。要取得一张精制的黑白照片除了正确的曝光外冲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所有胶卷的特性,如密度,反差,颗粒度,清晰度等。都在一定的显影条件下才能表现出来,否则胶片上所表现的影响效果便会产生不同的差异。本课程的重要环节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冲洗高质量黑白胶卷技能的基础上从如何手工制作负片入手沿着古典工艺向数字化技术发展的脉络学习,全面介绍了古典摄影工艺的历史,操作步骤,以及各种不同工艺之间的联系。了解不同时代的摄影艺术家所采用的各种技法。打开一扇通向创新艺术表达之路的大门。对图像制作工艺进行学习,确保能够在学习各种技法或是交叉工艺的同时得到创作成果和成功体验。
课程目标1:学生会制作数字底片
课程目标2:用光造型能力提高
课程目标3:能思考摄影语言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授与暗房实践加之作业辅导相结合,用作品欣赏、分析范例、教师理论讲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课堂训练以实验为基础。提高学生独立操作能力。
34、《图片编辑》
前修课程:摄影用光、摄影构图、数码后期制作
学分及学时:2.5学分,48课时
课程介绍:
图片编辑学是一门研究图片编辑及其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分为图片分析史研究,图片编辑理论研究,图片编辑实践研究三个部分,三个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图片编辑是指将各种传递信息的图片进行编辑整合的过程。该课程是让学生了解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对于图片选择及编辑的模式,同时还要掌握平面版式设计的方法。
在照片的功能愈加复杂多元的今天,摄影领域更需要专业的图片编辑来把关,更好地使用照片。《图片编辑手册》将图片编辑工作分成这样几个模块:图片来源——对图片的整合组织;图片内容的深化——挖掘信息的价值;图片的传播——互动(新的内容生成),对照片的拍摄与使用、照片之间的逻辑关系、照片与文字的结合、照片叙事功能和说服效果的实现、照片传播中的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都纳入思考。特别是在数字时代图片编辑所需要的编辑技巧,对杂志图片编辑的工作做了详细的介绍,增加了新的案例和知识点。其中包括移动终端上的图片编辑工作,手机摄影,普通市民照片在媒体中的应用,国际新闻、体育新闻、摄影书的图片编辑等。
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同类或不同类图片有较高的分辨和驾驭能力,培养学生编辑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图片的能力。
课程目标1:了解图片的传播原理,对于筛选图片、如何后期编辑图片有一定的了解,并进行实践拍摄与编辑
课程目标2:对于新闻图片的选取标准和传播过程有正确的引导和了解
课程目标3:对照片的拍摄与使用、照片之间的逻辑关系、照片与文字的结合、照片叙事功能和说服效果的实现、照片传播中的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都纳入思考
教学方法:
进行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 做到教学相长。实现教学模式从注重知识传授的“以 教为中心”到“知识+思维方式+想象力”并重的“以学为中心” 的转变,培养方式从“灌输式”到探究式、个性化的转变,学生行为从被动学习、“考试型”学习到主动学习、“创新型”学习的转变,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5、《摄影图形表现》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3学分,56学时
课程介绍:
本课程为交叉选修课,介于学生专业背景的不同,重点介绍摄影创意图形的有关理论知识,特别就创意图形中思维活动的基本规律作了详尽阐述。利用摄影来扩展图形创意、想象空间,深入浅出的安排了不同摄影图形课题的思维训练,并通过相关的优秀摄影图片分析及跨媒介作品,有针对地激发不同专业学生对摄影图形创意空间的构想力,并学会如何运用摄影语言结合本专业媒介进行表达。
摄影图形视觉创意思维形式共有两种:一种是综合式,另一种是创造式。综合式创意就是把一些好的已经获得的创意,加以组织、配合、提炼,并加入新的视觉元素及不同媒介,创造出新的视觉创意。 摄影图形创意中表现一个形象的内涵,展现视觉记忆,并极力去捕捉情感的瞬间,用摄影独特的视觉语言和叙述方式,按照视觉审美规律,把介于现实和虚幻之间的情感及视觉图形语言付诸于画面,把受众的情感从记忆中唤醒。
教学目标:
着重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强调多专业的手法与影像的结合,摄影不仅是服务于各专业呈现的手段,也是其他专业可以借助的影像表达手段。希望通过课程训练可以让选课同学了解摄影相关知识与手法,加深对与影像创作的了解,特别在摄影作品欣赏中加入传统文化符号在影像作品中的表现手段,培养文化自信。
课程目标1:课程作品欣赏了解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进影像创作中
课程目标2:了解不同摄影图形表现手法,并可以和自己专业相结合
课程目标3:可以在小组合作中,主动配合成员发挥各自所长进行实践
课程目标4:对于影像的理解更上一层楼,不仅限于非专业的快拍影像,需要有深入的思想投入
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摄影专业易于融合的特点,以交叉跨专业优化为基础,通过对当代艺术影像创作的范式梳理与表现手法的研究,不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发现艺术创作的主题。以自身创作为核心,在线上线下与同学、老师形成思辨对手,像镜子一样相反射对方的亮点,拓宽思路。创作过程强调不同媒介的融合,以及专业的跨学科实践。
36、《专题摄影》
前修课程:摄影技术基础、摄影构图、摄影用光
学分及学时:3学分 56课时
课程介绍:
专题摄影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独一无二的、有价值的、有关时代风尚、社会生活、人的情感和行为方式的记录,使我们理解当前人文趋向--艺术影响、戏剧风格、社会潮流、沙龙的变化格调等,它们无疑都对当下社会投下了自己的影子。有时摄影师几乎是无意识地披露了他们那个特定世界的极端但却完整的社会信息。通过解读社会趋势和当下现状,采用特殊的照明效果,引入与新艺术流派精神相符的道具,布置彩画幕布等戏剧布景,引入新的人工制品或新发明的办法,来获得所要达到的艺术效果。通过学习和拍摄实践让学生明朗专题摄影具体要素,通过专题摄影展示某一社会特点或者风貌。
教学目标:
第一,完成教学内容设置的更新、课程结构的优化。解决方法分为两步:1、专题摄影通过对专题摄影理论的学习和欣赏优秀专题摄影作品,并实践拍摄专题摄影作品,提高学生的瞬间把握能力和图片编辑组织能力。课程分别针对新闻纪实类和艺术实验类两个方向进行实践联系,将专题这种表达方式理解运用纯熟。
第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与具体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是一所“实践教学型”为基本定位的艺术院校,本着突出学校特色的目的,明确摄影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将把实践教学分为专业内基础实践教学,使得本课程跟前后课程,相互衔接、循序渐进、完善合理的推进教学建设。
课程目标1:(思政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爱国热情。育乐于教、育国于教,两种教学的融合创新,很大程度上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热忱的学习中增加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习变成精神的享乐。生动、直观、丰富的教育教学方法不但消除学习的枯燥乏味,而且增加学生理解能力,使得思政教育更容易达到效果。
教学方法:
使学生理解专题摄影的概念,掌握专题摄影的拍摄技巧,并通过实践拍摄可以达到提高学生拍摄的能力,图片编辑组织能力,处理好文字与专题的关系,使学生深入生活,学会吃苦耐劳,努力拍摄出优秀的人文摄影作品的目的。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接受国家政策的指导,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环境、现代传播手段,大力推进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建设发展。积极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改革,鼓励学生利用开放的教育资源进行学习。同时,参与重大社会项目,参加有影响力的专业大赛,检验创新型教育模式的教学效果。
37、《假期课堂(社会调查)》
前修课程:摄影图形表现
学分及学时:1学分
课程介绍: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需要加强思政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师生互动。课程利用假期课堂,结合实践,进一步培养摄影产业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加强产教融合,利用完整的摄影产业推动摄影教育持续发展。并且,课堂中需要提升社会学和人类学课程内容比重,将思政自然地融入课堂,培养适应新媒介环境的摄影人才。
教学目标:
充分发挥课程隐性教育的功能,找准育人角度,把课程思政作为授课的重要任务,加深人文素养的培养,增加社会学和人类学知识的渗透,强化摄影人文层面厚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伦理观、价值观,通过实践,同学们能够从多元视角来阐释和理解摄影的意义,提高同学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1:将课程思政教育目标与假期课堂作业目标融合。
课程目标2:了解摄影与市场行业的需求
课程目标3:全面的多维度的了解专业前景
教学方法:
1、实践当中学习并结合摄影的表达方式创作。
2、培养自己独特的观察方式。
3、看图片、提问、讨论、实拍、辅导、总结。
实拍:在拍摄实践中体验讲课中接触到的各项技术知识及操作要领,并正确运用于图像创作。作品评讲。
38、《假期课堂Ⅱ(劳动教育+企业实践/实习/工作坊/合作项目等)》
前修课程:假期课堂Ⅰ(劳动教育+社会调查)
学分及学时:2学分
课程介绍:
假期课程尽可能将实践和教学融为一体,课程更加强调与公司及基地的合作,创造多专业、跨专业间的知识互通、知识融合的机会,通过更加丰富多元的信息通道将知识融合扩大。开展创新式教育实践,通过课程授课及实践,让同学们基本能够利用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摄影应用技能努力创造产教融合机遇,提高同学们的社会服务能力。
教学目标:
本课程尝试为同学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更多的学习机会,尝试拓展课程学习当中每一个有兴趣的知识点,把一门课程变成一个综合知识研究的大课题,更新学生获得信息和学习的方法,改变传统获取知识的途径,让假期课堂成为研究社会的重要课程。
使假期课堂创作过程围绕社会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紧密对接,可以通过青岛产教融合基地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将设计、推广和人才培养等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有效串联起来,为摄影以及影像行业提供人才支持。
课程目标1:结合产教融合项目,丰富多元的信息通道,将多种知识融合吸收。
课程目标2:培养自己独特的观察方式。
课程目标3:理论结合实际,在拍摄实践中体验讲课中接触到的各项技术知识及操作要领,并正确运用于图像创作。
教学方法:
尝试结合劳动教育,对假期课堂进行重新设计,课程中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等,在假期课堂中利用企业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学习企业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进行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做到教学相长。实现教学模式从注重知识传授的“以教为中心”到“知识+思维方式+想象力”并重的“以学为中心” 的转变,培养方式从“灌输式”到探究式、个性化的转变,学生行为从被动学习、“考试型”学习到主动学习、“创新型”学习的转变,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9、《毕业考察》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2学分
课程介绍:毕业考察是摄影专业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前期必要准备。
教学目标:
毕业考察是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有关素材的收集整理,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有效的、充分的反应作品的表现方向与理论的结合。
课程目标1:将课程思政教育目标与毕业考察目标融合。
课程目标2:记录毕业考察的影像展览与摄影相关项目
课程目标3:规划与梳理毕业设计的构思
课程目标4:展示空间、作品打印制作等整体协调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采用混合式教学、 翻转课堂、 进行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 做到教学相长。实现教学模式从注重知识传授的“以 教为中心”到“知识+思维方式+想象力”并重的“以学为中心” 的转变,学生行为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创新型”学习的转变,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毕业考察的目的和路线的制定,较详细的了解所去考察地区的人文、地理、宗教等特点,为摄影的表现做好前期的准备,同时文字性的收集也非常重要。
40、《毕业设计(创作)》
前修课程:毕业考察
学分及学时:8学分
课程介绍: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的课程。
教学目标:
毕业设计的选题根据摄影专业学生的特点,能够展现摄影专业水平的高度及学术水平,为毕业展览做好准备。
课程目标1:将课程思政教育目标与毕业创作目标融合。
课程目标2:了解摄影创作的思路与经典作品或项目分析
课程目标3:全面的多维度的理解摄影创作的创新
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采用混合式教学、 翻转课堂、 进行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 做到教学相长。实现教学模式从注重知识传授的“以 教为中心”到“知识+思维方式+想象力”并重的“以学为中心” 的转变,学生行为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创新型”学习的转变,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理论讲授毕业设计的方式、方法与创作的创新性表现。
41、《毕业论文》
前修课程:毕业设计
学分及学时:4学分
课程介绍: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专业理论及文字表达能力的课程。
教学目标:
毕业论文是摄影专业学生专业理论的一个积淀,是将所学摄影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使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制定的研究方向及研究方法的探讨,注重摄影理论的研究和本学科新课题的探讨。
课程目标1:将课程思政教育目标与毕业论文目标融合。
课程目标2:了解摄影创作的思路与论文阐述的相得益彰
课程目标3:全面的多维度的阐释摄影创作的过程与思路
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采用混合式教学、 翻转课堂、 进行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 做到教学相长。实现教学模式从注重知识传授的“以 教为中心”到“知识+思维方式+想象力”并重的“以学为中心” 的转变,学生行为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创新型”学习的转变,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理论讲授毕业论文的方式、方法。
修读指导建议:
本专业修读过程深度挖掘提炼每一门课程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以传统工艺美术和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禀赋为依托,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中国传统工艺。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传承中华传统造型、造物观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养成教育,使“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
努力打破设计学科的界限,实现设计学科与相关学科领域的多元化跨界交融。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文化、商业、网络等各种跨界元素,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并遵循一定的设计理与设计发展规律开展课程教学,满足现代社会对设计艺术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准确理解和把握科学人才观的基本内涵,转变人才培养观念,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承担社会服务项目、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形成与经济发展良好互动的人才供给机制。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岗位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科学合理地确定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构成,推动课程等资源配置与产业链状结构紧密挂钩,完善开放动态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创新型应用设计艺术人才”培养质量。
相关咨询负责人:丛海亮;联系方式:133 5541 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