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工业设计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机械类 专业代码:080205
一、培养目标
坚持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着力培养 “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思想政治品德,掌握坚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基本科学与工程知识,具有发现、明确表达以及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的各种技术、技能和现代工程工具的能力,具有在诸如经济、环境、社会、政治、道德、健康和安全、工艺性、可持续性等实际约束条件下设计一个系统、部件或工艺过程以满足需求的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综合性的创新思维方式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机构和科学研究单位从事以工业产品创新为重点的设计、开发、科研或管理等相关工作,也能从事与工业设计相关的信息设计、交互设计等领域工作的复合型创新设计人才。
二、培养要求
完成“五育”协同育人体系的相关内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思想品德高尚,具有的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立志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保持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人文科学素养;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通过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掌握产品开发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产品设计、制作与推广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整合设计方面的基本能力;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等方面的能力,能清晰地表达设计思想,熟悉工业设计的程序与方法,能在综合把握产品的功能、材料、结构、外观、加工工艺、制造技术和市场需求诸要素的基础上对工业产品进行合理的改进性设计和开发性设计。
(一)素质要求: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观念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自尊、正直和诚实的品质,有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在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作风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适应行业创新设计需要的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素质;具有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并具有现代设计意识;具有认真学习的态度、求索的精神以及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的意识、精神和品质。
(二)知识要求:具有工业设计学科基础知识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了解工业设计理论、心理学、市场学、管理学及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设计艺术史论的相关内容、造型艺术知识、美学法则和快速表现技法的基本知识、思维与方法学知识,认识工业设计与艺术的关系,具备基础审美能力;认识产品组成结构、机构与功能原理,掌握与产品设计有关的机电、结构、制造等相关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工具性知识,以及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三)能力要求:具备较强的造型和功能表现能力,能用草图、图纸、效果图、模型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全面、清晰、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掌握基本的摄影技能;熟练掌握多种设计软件,熟悉材料、成型工艺及制造技术;具备综合运用CAD/CAM/CAE手段设计开发产品的基本能力,具有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解释、模拟、预测等综合设计解决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跟踪行业技术发展前沿;具有国际化视野、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多学科背景下的工程管理和决策能力;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不断学习并应用现代工具,适应职业发展。
(四)开设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
培养要求 |
主要课程 |
素质要求 |
思想政治素质 |
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 I、II、III、IV、V、VI、军事理论、思政选修课 |
身心素质 |
新生入学教育、思想道德与法治、军事理论与训练、大学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创业基础、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社会实践、假期课堂、第二课堂 |
专业素质 |
学科与专业导论、学术讲座、美术史、艺术概论、设计艺术史、工业设计概论、设计心理学、市场学、科技发展史、智能与信息产品设计导论、中国传统设计思维与实践、现代产品成型设计与工艺、先进制造技术概论 |
文化素质 |
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大学普通话、应用文写作概论、逻辑学 |
知识要求 |
工具性知识 |
大学英语、计算机C语言、高等数学、应用文写作概论、设计二维表现、设计三维表现、产品摄影、计算机高阶建模、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 |
人文社会科学 知识 |
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 I、II、III、IV、V、VI、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古典文学、现代文学、逻辑学、科技发展史 |
学科基础知识 |
高等数学、计算机C语言、美术史、艺术概论、设计艺术史、工业设计概论、科技发展史、设计基础、专业调研 |
专业知识 |
创新思维、设计心理学、设计程序与方法、人机工程学、交互与界面设计、材料与工艺、设计管理、市场学、中国传统设计思维与实践、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现代产品成型设计与工艺、先进制造技术概论 |
能力要求 |
产品审美能力 |
工业设计概论、设计基础、视觉传达设计、图案基础、产品摄影、设计二维表现、设计三维表现、专业调研、材料与工艺、现代产品成型设计与工艺、科技发展史、中国传统设计思维与实践 |
创意设计能力 |
设计基础、创新思维、设计心理学、设计管理、市场学、人机工程学、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创新设计、交互与界面设计、信息产品设计、中国传统设计思维与实践 |
设计表现能力 |
设计制图、设计二维表现、设计三维表现、图案基础、计算机高阶建模、手板模型制作 |
功能、结构设计能力 |
人机工程学、材料与工艺、产品结构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交互与界面设计、信息产品开发、通用产品专题设计、智能机器人专题设计、产教融合项目实训 |
成型制造能力 |
材料与工艺、手板模型制作、现代产品成型设计与工艺、先进制造技术概论、产教融合项目实践 |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认知:掌握机械学科和艺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了解设计艺术史论的相关内容,认识工业设计与艺术的关系,具备基础审美能力;了解素描、色彩、三大构成、视觉传达的基本理论,掌握平面设计的相关设计方法;了解美学法则和快速表现技法的基本知识,掌握绘画中的透视关系和绘制技巧以及各类产品效果绘制的方法;认识产品组成结构、机构、功能原理,掌握与产品设计有关的机电、结构、制造等相关基本理论;掌握人机工程学理论和基本知识,能用于复杂问题的分析。
(2)问题分析: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并能通过必要的文献研究获得所研究问题的现状、可行性、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善于发现生活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能够通过设计调研对用户和市场进行分析,针对问题制定相关设计指南;掌握文献检索和数据分析等方法,能够在文献收集与研究基础上,研究问题的现状、可行性、方法与思路,能认识到解决方案的多样性和可替代性,分析过程的影响因素,获得有效结论。
(3)产品开发:掌握产品开发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相关技术并具备相应技能。
了解工程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备工程实践基础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能从用户角度思考产品的使用方式、使用体验,并将其应用到产品设计中;了解产品设计相关方法,掌握产品调研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掌握产品美学、结构等设计内容和方法以及人机和模具等分析内容和方法,具备产品创新、制造、展示的基本能力;了解常用材料的成型制造方法以及适用场合,掌握各类产品常用加工成形工艺与技术,具备相关设备应用和维护的基本能力;了解产品开发相关标准和规范,并在设计中考虑制造、环保、安全、经济、法律等制约因素的影响。
(4)设计研究:能针对复杂问题进行设计研究,通过开展实验、测试方案等基本操作,分析并总结相关数据,最终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结论。
具备跨学科整合知识的能力,能够对复杂问题,调研和分析解决方案,根据对象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针对复杂问题,能制定合理的调研和分析解决方案,构建实验内容,安全地开展实验,科学地采集实验数据并分析与解释,获取有效信息。
(5)使用现代工具:掌握工业设计专业必需的现代工具进行设计、模拟、开发和验证。
能够针对工业设计专业领域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复杂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设计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能够针对工业设计专业领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模拟、分析等工具对设计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具备表达产品的基本能力(手绘、工程图、效果图、电子模型、实物模型)。
(6)设计管理:掌握设计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并具备参与能力。
了解企业设计管理与营销的相关内容,认识设计、管理、营销三者的关系,掌握设计项目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理解工业设计领域产品设计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所涉及的设计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掌握设计项目的管理方法与手段以及进度控制与评估的方法,并能在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正确运用设计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7)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业设计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通过开展工程实践或生产实践,能评价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职责。
了解工业设计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在工程实践或生产实践中,能够分析和评价所提出的复杂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解决方案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常识,并能理解和评价工业设计中的相关问题,重点了解绿色设计以及3R原则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掌握绿色设计理念,明确设计阶段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思考产品与环境的关系;具备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设计的可持续性,利用“3R1D原则”评价工业设计过程以及设计成果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9)职业规范:具备人文和社会科学素养、较好的职业道德及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职责。
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以及坚定的追求创新与卓越的态度,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并积极参加劳动,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理解设计师对公众的善意、人文关怀、健康和福祉的社会责任,在工业设计工程实践或企业生产实践中遵守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职业道德和规范,考虑环境保护,自觉履行职业责任。
(10)个人和团队:善于团队协作,能够在工业设计与其他学科所组建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在团队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过程中,能与其他学科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培养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在工程实践、企业生产实践中等活动中,能承担负责人角色,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11)表达与沟通: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对复杂问题进行书面和语言表达,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有效沟通与交流。
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利用所掌握的外语阅读文献,了解工业设计学科技术前沿、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就复杂问题进行跨文化沟通和交流;掌握项目可行性报告、任务书、策划书、技术报告和项目合同等工程文件的撰写内容,掌握科技报告和设计文稿的写作方法,能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表达复杂问题,与业界、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并理解其差异性。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养成科学的体育锻炼及卫生习惯,并具备不断学习、适应行业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了解社会发展变化形势,认识到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能力,适应行业与社会发展;养成科学的体育锻炼及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课程设置
(一)主干学科:机械工程、艺术学
(二)核心课程:设计制图、设计表现、手板模型制作、设计程序与方法、人机工学、产品结构设计、产品创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现代产品成型设计与工艺、先进制造技术概论、信息产品设计、产教融合项目实训、产教融合项目实践等相关课程等。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按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将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教学内容密切的联系在一起,进行工业产品从策划、设计、模型制作、模具设计、加工制造、完成工业设计报告书等实践课题教学。
工业设计专业教育课程群中教学实践的组织工作,应按照课程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实践环节进行。
1.专业课程实践环节根据课题主旨以校内实验室操作和企业实训相结合进行,教师需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列出设计或制造实践的具体时间、实践课题内容和预计成果。
2.项目实训课程根据社会服务项目的主题以校内实训和企业实习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具备充分的技能知识后进入实习单位,并按照项目实训任务的要求及实习单位的条件,制定出项目实训或企业实践的时间、成果形式和实习内容。
3.在综合实践课程群内,毕业设计创作和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需紧密结合,通过课堂讲授、实验室制作和企业实习三个环节的有机整合进行。毕业班学生可以校外顶岗实训和工业设计企业兼职形式实现实训环节,导师将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成绩评定。
4.实践教学环节结束后,代课教师应针对学生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并与实践单位或项目负责人共同考核实践成果,成绩优异者方可取得相应学分。
四、学制与学位
(一)基本学制:4年
(二)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毕业总学分及总学时基本要求与分配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普通本科专业各课程群学分学时统计表
课程类别 |
课程总学分 |
理论学分 |
实践学分 |
各课程群学分占比 |
课程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各课程群学时占比 |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周) |
通识教育课程群 |
必修课 |
54 |
42 |
12 |
35.4% |
1030 |
802 |
228 |
35.5% |
\ |
选修课 |
9 |
9 |
0 |
162 |
162 |
0 |
小 计 |
63 |
51 |
12 |
1192 |
964 |
228 |
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 |
必修课 |
25 |
9 |
16 |
18% |
456 |
164 |
292 |
17.3% |
选修课 |
7 |
2.5 |
4.5 |
126 |
45 |
81 |
小 计 |
32 |
11.5 |
20.5 |
582 |
209 |
373 |
专业教育课程群 |
必修课 |
28 |
7.5 |
20.5 |
20.8% |
528 |
144 |
384 |
21.5% |
选修课 |
9 |
3 |
6 |
192 |
60 |
132 |
小 计 |
37 |
10.5 |
26.5 |
720 |
204 |
516 |
交叉课程群 |
选修课 |
6 |
2 |
4 |
3.4% |
108 |
36 |
72 |
3.2% |
德育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群 |
必修课 |
8 |
3 |
5 |
4.5% |
156 |
56 |
100 |
4.7% |
创新创业课程群 |
必修课 |
2 |
1 |
1 |
2.8% |
56 |
42 |
14 |
3.3% |
选修课 |
3 |
2 |
1 |
54 |
36 |
18 |
小计 |
5 |
3 |
2 |
110 |
78 |
32 |
综合实践课程群 |
必修课 |
22 |
0 |
22 |
12.3% |
396 |
0 |
396 |
11.8% |
32 |
学术活动课程群 |
选修课 |
5 |
0 |
5 |
2.8% |
90 |
0 |
90 |
2.7% |
\ |
合 计 |
178 |
81 |
97 |
\ |
3354 |
1547 |
1807 |
\ |
32 |
专业培养计划学时与学分统计表
学时数(学时) |
集中性实践环节周数(周) |
学分数(分) |
总数 |
其中: |
其中: |
其中: |
32 |
总数 |
其中: |
其中: |
其中: |
必修 课 |
选修课 |
劳动 教育 |
理论教学 |
实验 教学 |
公共必修课 |
公共选修课 |
专业必修课 |
专业选修课 |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
理论 教学 |
实验 教学 |
创新创业教育 |
公共艺术课程 |
3354 |
2622 |
732 |
32 |
1547 |
1807 |
178 |
64 |
17 |
75 |
22 |
27 |
81 |
70 |
5 |
6 |
注:1.必修课学时数+选修课学时数=培养方案总学时数;理论教学学时数+实验(实践)教学学时数=培养方案总学时数;
2.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指通识教育课程群、创新创业课程群、综合实践课程群(仅限《军事训练》《社会实践Ⅰ》《社会实践Ⅱ 》《第二课堂》课程)、学术活动课程群内的必修课(选修课)。
3.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是指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专业教育课程群、交叉课程群、德育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群、综合实践课程群(除《军事训练》《社会实践Ⅰ》《社会实践Ⅱ 》《第二课堂》之外的其他课程)内的必修课(选修课)。
4.公共必修课学分数+公共选修课学分数+专业必修课学分数+专业选修课学分数=培养方案总学分数;
5.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数+理论教学学分数+实验(实践)教学学分数=培养方案总学分数。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数指综合实践课程群学分+学术活动课程群学分;理论教学学分数指除综合实践课程群、学术活动课程群之外其他课程群理论学分总数;实验(实践)教学学分数指除综合实践课程群、学术活动课程群之外其他课程群实践学分总数)
六、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安排
本科 工业设计 专业学分制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安排表(四年制理工类)
课程群 类别 |
课程类别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每周学时数 |
上课 周数 |
总学时 |
理论 学时 |
实践 学时 |
第一 学年 |
第二 学年 |
第三 学年 |
第四 学年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通识教育 课程群 (63学分) |
必修课 (54学分)) |
思想政治 通识课 (19学分) |
02390022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3 |
56 |
48 |
8 |
4 |
|
|
|
|
|
|
|
14 |
0239000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54 |
48 |
6 |
|
3 |
|
|
|
|
|
|
18 |
02390025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54 |
46 |
8 |
|
|
3 |
|
|
|
|
|
18 |
02390023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54 |
46 |
8 |
|
|
3 |
|
|
|
|
|
18 |
02390024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3 |
54 |
46 |
8 |
|
|
|
3 |
|
|
|
|
18 |
02390006-0011 |
形势与政策 I、II、III、IV、V、VI |
2 |
36 |
34 |
2 |
每学期6学时,开设3学年6学期 |
1 |
02390013 |
军事理论 |
2 |
36 |
32 |
4 |
2 |
|
|
|
|
|
|
|
18 |
语言写作 通识课 (15学分) |
02310011 |
大学英语Ⅰ |
2 |
28 |
28 |
0 |
2 |
|
|
|
|
|
|
|
14 |
02310012 |
大学英语Ⅱ |
2 |
36 |
36 |
0 |
|
2 |
|
|
|
|
|
|
18 |
02310013 |
大学英语Ⅲ |
2 |
36 |
36 |
0 |
|
|
2 |
|
|
|
|
|
18 |
02310014 |
大学英语Ⅳ |
2 |
36 |
36 |
0 |
|
|
|
2 |
|
|
|
|
18 |
02310022 |
古典文学 |
1.5 |
28 |
28 |
0 |
2 |
|
|
|
|
|
|
|
14 |
02310023 |
现代文学 |
1.5 |
28 |
28 |
0 |
|
2 |
|
|
|
|
|
|
14 |
02310019 |
大学普通话 |
1 |
18 |
10 |
8 |
|
|
4/2 |
|
|
|
|
|
5 |
02310020 |
应用文写作概论 |
1 |
18 |
10 |
8 |
|
|
|
2 |
|
|
|
|
9 |
02310021 |
逻辑学 |
2 |
36 |
36 |
0 |
|
|
|
2 |
|
|
|
|
18 |
健康 通识课 (6学分) |
02310007 |
体育Ⅰ |
1 |
36 |
12 |
24 |
2/4 |
|
|
|
|
|
|
|
14 |
02310008 |
体育Ⅱ |
1 |
36 |
4 |
32 |
|
2 |
|
|
|
|
|
|
18 |
02310009 |
体育Ⅲ |
1 |
36 |
4 |
32 |
|
|
2 |
|
|
|
|
|
18 |
02310010 |
体育Ⅳ |
1 |
36 |
4 |
32 |
|
|
|
2 |
|
|
|
|
18 |
01110006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2 |
36 |
24 |
12 |
3 |
|
|
|
|
|
|
|
12 |
理工 通识课(8学分) |
02310015 |
高等数学 |
4 |
70 |
70 |
0 |
5 |
5 |
|
|
|
|
|
|
14 |
02310016 |
计算机C语言 |
4 |
72 |
36 |
36 |
|
|
4 |
|
|
|
|
|
18 |
学科理论 通识课 (6学分) |
02250007 |
美术史(理科) |
2 |
36 |
36 |
0 |
|
2 |
|
|
|
|
|
|
18 |
02250002 |
艺术概论 |
2 |
28 |
28 |
0 |
2 |
|
|
|
|
|
|
|
14 |
02250003 |
设计艺术史 |
2 |
36 |
36 |
0 |
|
2 |
|
|
|
|
|
|
18 |
小计 |
|
|
54 |
1030 |
802 |
228 |
22/24 |
13 |
16/18 |
11 |
|
|
|
|
|
选修课(9学分) |
思政选修课(1学分) |
02390014 |
中国共产党党史 |
1 |
18 |
16 |
2 |
|
|
|
|
4/2 |
|
|
|
5 |
0239001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
1 |
18 |
16 |
2 |
|
|
|
|
4/2 |
|
|
|
5 |
02390016 |
从延安到北京:中国共产党人的文艺思想与实践 |
1 |
18 |
16 |
2 |
|
|
|
|
2 |
|
|
|
9 |
02390017 |
文艺与时代:美术经典视角下的改革开放史 |
1 |
18 |
16 |
2 |
|
|
|
|
|
2 |
|
|
9 |
02390018 |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 |
1 |
18 |
16 |
2 |
|
|
|
|
|
2 |
|
|
9 |
02390019 |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 |
1 |
18 |
16 |
2 |
|
|
|
|
|
2 |
|
|
9 |
02390020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读 |
1 |
18 |
18 |
0 |
|
|
|
|
|
2 |
|
|
9 |
02390021 |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概论 |
1 |
18 |
18 |
0 |
|
|
|
|
|
2 |
|
|
9 |
任意选修课(8学分) |
含每学期老师申报开设通识选修课及网络通识选修课,此模块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安排。 |
专业基础教育 课程群 (32学分)) |
必修课 (25学分) |
02050266 |
学科与专业导论(讲座) |
1 |
8 |
6 |
2 |
8 |
|
|
|
|
|
|
|
1 |
02050205 |
工业设计概论 |
1 |
24 |
12 |
12 |
12 |
|
|
|
|
|
|
|
2 |
02050268 |
设计二维表现 |
2.5 |
48 |
12 |
36 |
12 |
|
|
|
|
|
|
|
4 |
02050269 |
设计基础 |
6 |
108 |
36 |
72 |
18 |
|
|
|
|
|
|
|
6 |
02050270 |
视觉传达设计 |
1.5 |
32 |
16 |
16 |
16 |
|
|
|
|
|
|
|
2 |
02050271 |
设计制图 |
3.5 |
64 |
24 |
40 |
|
16 |
|
|
|
|
|
|
4 |
02050272 |
创新思维 |
2 |
36 |
18 |
18 |
|
18 |
|
|
|
|
|
|
2 |
02050273 |
设计三维表现 |
3.5 |
64 |
16 |
48 |
|
16 |
|
|
|
|
|
|
4 |
02050274 |
手板模型制作 |
2 |
36 |
12 |
24 |
|
12 |
|
|
|
|
|
|
3 |
02050275 |
设计程序与方法 |
2 |
36 |
12 |
24 |
|
|
12 |
|
|
|
|
|
3 |
|
小计 |
25 |
456 |
164 |
292 |
|
|
|
|
|
|
|
|
|
选修课 (7学分) |
02050212 |
专业调研 |
2 |
60 |
12 |
48 |
|
30 |
|
|
|
|
|
|
2 |
02050277 |
设计心理学 |
2 |
36 |
12 |
24 |
|
|
12 |
|
|
|
|
|
3 |
02050278 |
产品摄影 |
2 |
36 |
12 |
24 |
|
|
12 |
|
|
|
|
|
3 |
02050279 |
计算机高阶建模 |
2 |
36 |
12 |
24 |
|
|
|
12 |
|
|
|
|
3 |
02050280 |
设计管理 |
1 |
18 |
9 |
9 |
|
|
|
9 |
|
|
|
|
2 |
02050217 |
市场学 |
2 |
36 |
12 |
24 |
|
|
|
12 |
|
|
|
|
3 |
02050282 |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 |
2 |
36 |
18 |
18 |
|
|
|
9 |
|
|
|
|
4 |
|
小计 |
13 |
258 |
87 |
171 |
|
|
|
|
|
|
|
|
|
|
最低毕业学分 |
7 |
126 |
45 |
81 |
|
|
|
|
|
|
|
|
|
专业教育 课程群 (37学分) |
必修课 (28学分) |
02050283 |
材料与工艺 |
2 |
36 |
12 |
24 |
|
12 |
|
|
|
|
|
|
3 |
02050284 |
人机工程学 |
2 |
36 |
12 |
24 |
|
|
12 |
|
|
|
|
|
3 |
02050285 |
程序设计基础 |
2.5 |
48 |
16 |
32 |
|
|
|
|
16 |
|
|
|
3 |
02050286 |
产品结构设计 |
3.5 |
64 |
24 |
40 |
|
|
12/10 |
|
|
|
|
|
6 |
02050287 |
产品创新设计 |
3.5 |
64 |
24 |
40 |
|
|
|
12/10 |
|
|
|
|
6 |
02050288 |
交互与界面设计 |
3.5 |
64 |
24 |
40 |
|
|
|
|
16/12 |
|
|
|
5 |
02050289 |
产教融合项目实训(工业) |
4 |
84 |
16 |
68 |
|
|
|
|
8/4 |
|
|
|
18 |
02050290 |
产教融合项目实践(工业) |
4 |
84 |
16 |
68 |
|
|
|
|
|
8/4 |
|
|
18 |
02050291 |
专业考核1(工业设计) |
0.5 |
8 |
0 |
8 |
8 |
|
|
|
|
|
|
|
1 |
02050292 |
专业考核2(工业设计) |
0.5 |
8 |
0 |
8 |
|
8 |
|
|
|
|
|
|
1 |
02050293 |
专业考核3(工业设计) |
0.5 |
8 |
0 |
8 |
|
|
8 |
|
|
|
|
|
1 |
02050294 |
专业考核4(工业设计) |
0.5 |
8 |
0 |
8 |
|
|
|
8 |
|
|
|
|
1 |
02050295 |
专业考核5(工业设计) |
0.5 |
8 |
0 |
8 |
|
|
|
|
8 |
|
|
|
1 |
02050296 |
专业考核6(工业设计) |
0.5 |
8 |
0 |
8 |
|
|
|
|
|
8 |
|
|
1 |
|
小计 |
28 |
528 |
144 |
384 |
|
|
|
|
|
|
|
|
|
选修课 (9学分) |
02050297 |
智能与信息产品设计导论 |
1 |
24 |
12 |
12 |
|
|
|
|
|
8 |
|
|
3 |
02050298 |
通用产品专题设计 |
4 |
84 |
24 |
60 |
|
|
|
|
|
12 |
|
|
7 |
02050299 |
智能机器人专题设计 |
4 |
84 |
24 |
60 |
|
|
|
|
|
12 |
|
|
7 |
02050300 |
信息产品设计 |
4 |
84 |
24 |
60 |
|
|
|
|
|
12 |
|
|
7 |
02050301 |
信息产品开发 |
4 |
84 |
24 |
60 |
|
|
|
|
|
12 |
|
|
7 |
|
小计 |
17 |
360 |
108 |
252 |
|
|
|
|
|
|
|
|
|
|
最低毕业学分 |
9 |
192 |
60 |
132 |
|
|
|
|
|
|
|
|
|
交叉课程群 (6学分) |
选修课 (6学分) |
各专业开设2门交叉课程,供其他专业学生跨专业修读(非本专业学生)。详见《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交叉课程一览表》 |
德育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群 (8学分) |
必修课 (8学分) |
02050302 |
科技发展史 |
2 |
36 |
24 |
12 |
|
|
|
12 |
|
|
|
|
3 |
02050303 |
图案基础 |
2 |
36 |
12 |
24 |
|
|
|
4 |
|
|
|
|
9 |
02050265 |
中国传统设计思维与实践 |
4 |
84 |
20 |
64 |
|
|
|
|
14 |
|
|
|
6 |
|
小计 |
8 |
156 |
56 |
100 |
|
|
|
|
|
|
|
|
|
创新创业 课程群 (5学分) |
必修课 (2学分) |
基础 (2学分) |
02370001 |
大学生创业基础 |
1 |
18 |
12 |
6 |
|
|
|
4/6 |
|
|
|
|
4 |
01110004 |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
0.5 |
16 |
14 |
2 |
|
2 |
|
|
|
|
|
|
8 |
01110005 |
大学生就业指导 |
0.5 |
22 |
16 |
6 |
|
|
|
|
2 |
|
|
|
11 |
选修课 (3学分) |
拓展 (2学分) |
01190006 |
网络创新创业通识课 (主要在5、6学期开设,课程包括职业生涯提升、创业精神与实践、项目管理学、商业计划书的优化等) |
实践 (1学分) |
01170004 |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科技文化大赛等(团委第二课堂) |
综合实践课程群 (22学分) |
必修课 |
集体实践课程 (8学分) |
01110002 |
军事训练 |
1 |
9月份2周 |
01170001 |
社会实践Ⅰ(团委) |
1 |
|
|
|
|
√ |
|
|
|
|
|
|
1 |
01170002 |
社会实践Ⅱ(团委) |
1 |
|
|
|
|
|
|
√ |
|
|
|
|
1 |
01190030 |
假期课堂Ⅰ(劳动教育+社会调查) |
1 |
18 |
0 |
18 |
|
|
|
|
√ |
|
|
|
2 |
01190031 |
假期课堂Ⅱ(劳动教育+企业实践/实习/工作坊/合作项目等) |
2 |
36 |
0 |
36 |
|
|
|
|
|
√ |
|
|
4 |
01170003 |
第二课堂 |
2 |
团委安排 |
毕业实践课程 (14学分) |
01190003 |
毕业考察 |
2 |
36 |
0 |
36 |
|
|
|
|
|
|
√ |
|
2 |
01190004 |
毕业设计(创作) |
8 |
144 |
0 |
144 |
|
|
|
|
|
|
√ |
16 |
01190005 |
毕业论文 |
4 |
72 |
0 |
72 |
|
|
|
|
|
|
|
√ |
4 |
小计 |
|
|
22 |
|
学术活动课程群 (5学分) |
选修课 |
讲座 (4学分) |
01170005 |
院级(0.25/场) |
|
01170006 |
校级(0.5分/场) |
|
发明创造/专利、论文、产学研转化等(团委第二课堂) |
注:1.各专业课程总学时以3272学时为基数(含综合实践课程群和学术活动课程群学时,以1学分18学时折算),上下浮动不超过100学时。
2.第5学期假期课堂单独在寒假中开设2周,不占用校内教学周时间。
3.第6学期假期课堂开设4周,前两周在学期最后两个教学周进行,后两周在暑假进行。
4.1-4学期最后两天各二级学院集中组织讲座活动,每学期开设4次讲座供学生选择,一次0.25学分,学生每学期需至少听取讲座2次。
5.交叉课程于第5学期最后4周开设一门课程,3学分;第7学期1-4周开设一门课程,3学分。
6.学分学时转换标准:①一般课程18课时折合1学分;②体育36课时折合1学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合计38学时折合1学分;③毕业考察、毕业论文1周折合1学分;④毕业设计、假期课堂2周折合1学分。
7.表中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专业教育课程群等选修模块总学分学时以学生毕业时最低要求统计,实际各教学单位应根据1:1.5-1:2的比例,开出更多课程。
8.按照团委第二课堂认定标准,创新创业课程群中的实践(1学分)与学术活动课程群中的发明创造/专利、论文、产学研转化(1学分)合计达到2学分即可。
9.风景园林、服装设计与工程、包装工程专业的《高等数学》在第1学期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高等数学》在第2学期开设。
10.适用本表的专业为:包装工程、风景园林、服装设计与工程、工业设计。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交叉课程一览表
开设学院 |
开设专业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每周学时数 |
上课 周数 |
总学时 |
理论 学时 |
实践 学时 |
第一 学年 |
第二 学年 |
第三 学年 |
第四 学年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工业设计学院 |
工业设计 |
02050064 |
现代产品成型设计与工艺 |
3 |
54 |
18 |
36 |
|
|
|
|
18/12 |
|
|
|
4 |
工业设计学院 |
工业设计 |
02050065 |
先进制造技术概论 |
3 |
54 |
18 |
36 |
|
|
|
|
|
|
18/12 |
|
4 |
七、课程介绍及修读指导建议
1、学科专业导论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1学分,8学时。
课程介绍:《学科专业导论》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大一上学期开课,是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必修课程,承担着引导专业认知、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重任。课程以“树立正确专业价值观”为课程思政的落脚点,主要讲述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结构等知识,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特点、学习内容、发展前景和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力和素质要求。使学生对专业定位和使命有清晰认识,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规划,对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奠定专业认知基础。
2、工业设计概论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1学分,24学时。
课程介绍:《工业设计概论》是工业设计专业第一学期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内的一门必修课程。课程从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材料及设计方法、设计思维等角度进行系统讲授,深度挖掘提炼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以爱党、爱国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职业道德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结合工业设计专业对身心素质、人文素养、职业规范、团队协作、综合素质等要求,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培养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优化其价值观、职业观、人生观,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该课程作为四年专业课程的起点,具有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及专业自信心,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的认识的作用。
3、设计二维表现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2.5学分,48学时。
课程介绍:《设计二维表现》是工业设计专业第一学期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内的一门必修课程。在实践环节中结合思政元素,以“设计服务民生”、“为人民而设计”为立足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设计观与创作观,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该课程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性技能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强调实践的课程。通过本课程对产品手绘表现技法、Adobe Illustrator和Adobe Photoshop两款软件的学习,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完成设计思想的表达。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想象与构思视觉化,为设计作品美观、全面的二维呈现效果打下扎实基础。
4、设计基础
前修课程:《设计二维表现》
学分及学时:6学分,108学时。
课程介绍:《设计基础》是工业设计专业第一学期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内的一门必修课程。课程坚持“思政+设计”的育人导向,结合课程特点,深挖提炼中华传统造物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并以“设计服务民生”为立足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设计观与创作观,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本课程将工业设计专业的审美认知特点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的抽象审美训练方法相结合,使学生掌握以设计视角观察审美客体、抽象审美语言,构建审美形式的方法。重在培养学生二维抽象审美形态向三维抽象审美形态的转化能力;功能形态的审美构建;以及抽象色彩的三维运用,为后期设计课程提供了必要的抽象审美分析能力与创造能力。
5、视觉传达设计
前修课程:《设计二维表现》、《设计基础》
学分及学时:1.5学分,32学时。
课程介绍:《视觉传达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第一学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群必修课程。课程体现本专业“设计服务民生”、“设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人民而设计”的人才培养特征。课程主要讲述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工业设计中视觉传达的应用。视觉传达设计是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是工业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段,学习本课程为后续专题类设计课程奠定良好基础。
6、专业考核一
前修课程:《设计二维表现》 《设计基础》
学分及学时:0.5学分,8学时。
课程介绍:《专业考核一》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群内的必修课程,开设于第一学期。课程以思政教育为牵引,学生为中心,着重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爱国情怀、文化自信、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工匠精神”等。课程考核学生将每学期学习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在专业知识、能力和素养等方面使学生得到综合提升,为下一步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起到推动作用
7、设计制图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3.5学分,64学时。
课程介绍:《设计制图》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第二学期的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辩证思维意识,培养严谨细致的工程师思维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制图知识是设计师表达设计思想的语言,是进行技术交流的工具。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国家制图标准、三视图、组合体视图、标准件、常用件、零件图与装配图的画法,使学生掌握严密的工程知识,进而提高其与工程结构人员的沟通。该课程的特点是新概念多、逻辑性强、严谨精确、规范统一,强化学生手头绘图和读图能力。通过加强对设计制图的理解与应用,为下一步的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8、创新思维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2学分,36学时。
课程介绍:《创新思维》是工业设计专业第二学期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内的必修课程。课程坚持“思政+设计”的育人导向,结合课程特点,深挖提炼思政元素并加以整合,以“设计服务民生”为立足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设计观与创作观,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课程将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空间,激发思维想象,打破思维枷锁,养成思维习惯,进而将这种动态的、富有挑战性的设计思维融入到企业及个人的多种创新行为中去。
9、专业调研
前修课程:《工业设计概论》
学分及学时:2学分,60学时。
课程介绍:《专业调研》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在第二学期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中所开设的实践课程;是针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开设的具有专业引入作用的一门选修课程。本课程通过对产品专业调研的过程、方法、数据采集等内容的讲解,使学生在此后的专业学习中明确产品设计的范畴、特点、属性和主要任务。重在参与中国文化符号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积极弘扬中国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10、设计三维表现
前修课程:《设计制图》
学分及学时:3.5学分,64学时。
课程介绍:《设计三维表现》是工业设计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内的一门必修课,开设于第二学期。课程思政主要以课程成果产出作为体现,以“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立足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设计观,形成较强的民族自豪感。该课程是从专业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主要通过对Rhino与Keyshot相关命令的学习讲解,使学生能够有效的使用三维建模软件直观立体的表现设计方案,提高表达设计方案的能力。
11、材料与工艺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2学分,36学时。
课程介绍:《材料与工艺》为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群内一门必修课程,开设于第二学期。课程引导学生在设计中将中国传统造物中的材料及工艺与现代材料及技术有机结合,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课程还着重介绍新型环保材料,通过设计案例讲解使学生理解设计应当符合“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课程系统介绍了设计中常用的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新型材料的外观、性能及加工工艺,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各种材料的特性及造型可行性。
12、手板模型制作
前修课程:《设计制图》 《材料与工艺》
学分及学时:2学分,36学时。
课程介绍:《手板模型制作》是工业设计专业第二学期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内的一门必修课程。课程思政主要是在每章内发掘思政元素并加以整合,以“工匠精神”为立足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设计观与创作观,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该课程是工业设计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设计表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手板模型制作不但可以掌握立体表现的方法,实现创造性的设计过程,还可以作为实物依据来展示、评价、验证设计,使学生掌握各种技巧、材料、媒体来传达设计构想的立体表现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设计表现技术。手板模型制作课程是学生由平面设计转向立体设计的转型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课程。
13、专业考核二
前修课程:《设计制图》 《设计三维表现》
学分及学时:0.5学分,8学时。
课程介绍:《专业考核二》是工业设计专业第二学期开设的专业教育课程群必修课程,课程通过对学生专业实践效果的评定,考察学生逻辑性、严谨性、规范性,强化学生手头绘图能力和计算机制图规范。课程以国家制图标准为牵引,引入与创新设计实践相关的科学精神、家国情怀、人文精神、工匠精神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课程系统考核学生基于中国传统设计思维原创的设计构思与产品设计作品同步表达能力,针对第五学期课程学习内容进行阶段性知识与能力考核,使学生通过设计实践考核正确评估本学期课程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水平。
14、产品摄影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2学分,36学时。
课程介绍:《产品摄影》是工业设计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内的一门选修课程,开设于第三学期。课程思政主要是引导学生关注民生,关注传统,较为深刻的了解中华传统造物体系与现代产品设计的关联,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该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课程。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摄影与设计的相关知识、拍摄技巧,促进他们主动挖掘寻找产品典型特征与视觉美感;另一方面学生将《产品摄影》课程所掌握的拍摄原则运用到计算机图像渲染与后期修饰中去,使课程之间相互补充,知识结构之间相互促进。
15、设计心理学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2学分,36学时。
课程介绍:《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专业第三学期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内的一门选修课程。课程思政主要是在每章内发掘思政元素并加以整合,以“设计服务民生”为立足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设计观与创作观,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该课程是从专业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一门重要的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课程。作为设计学与心理学交叉形成的边缘性学科,本课程通过系统理论讲授、仪器实操和专题训练,使学生努力探究人的心理、感知人的需求、满足人的需要,从而设计出“以人为本”、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更具设计附加值的产品。
16、设计程序与方法
前修课程:《创新思维》 《设计三维表现》
学分及学时:2学分,36学时。
课程介绍:《设计程序与方法》是工业设计专业第三学期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必修课程。在《设计程序与方法》与思政课的协同育人发展中,首要的原则要求就是以学生为本,充分保证课程协同设计能够符合学生的实际,以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以此共同承载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内容,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与统一。尤其是在程序设计与方法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更要高度重视对思政教育的融入,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或者活动中,显性与隐性结合地感受思政教育内容,以此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的引导与培养,促进其能力和素质的共同发育。课程要求了解和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以及进行产品设计时如何分析产品设计中的各个要素,如何调查和产品有关的信息资料,并且通过实际的设计实践课题把设计程序贯穿其中,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在对事物详细的调查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运用专业的设计知识。
17、人机工程学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2学分,36学时。
课程介绍:《人机工程学》为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群内一门必修课程,开设于第三学期。该课程通过优秀中国传统人机工程学设计案例引导学生以“设计服务民生”为立足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设计观与创作观,形成较强的“以人为本”的职业感和社会责任感。《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学科,也是生理学、心理学、环境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边缘学科。该课程要求学生深入认识人的因素在设计中的重要性,正确理解人机系统各要素的关系,了解相关的国家标准以及合理使用人机工程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数据,系统掌握人机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在设计中遵循人的尺度规范,正确运用人机工程学知识。
18、产品结构设计
前修课程:《设计程序与方法》 《材料与工艺》 《人机工程学》
学分及学时:3.5学分,64学时。
课程介绍:《产品结构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第三学期的专业教育课程群中的一门必修核心课程,引导学生将中华传统造物体系与中华传统造型体系有机融入于现代产品结构设计之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设计服务民生”“设计服务产业升级”“结构设计助力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该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科学、技术、艺术、经济”相融原则中“科学、技术”的具体体现,是由艺术设计走向实际生产制造的起点。它可以给学生建立一种设计中的理性原则,并主动地理解和运用产品结构设计原理提高产品设计水平,更好地体现工业产品设计的“功能原则”。
19、专业考核三
前修课程:《设计程序与方法》 《人机工程学》 《产品结构设计》
学分及学时:0.5学分8学时。
课程介绍:《专业考核三》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群内的必修课程,开设于第三学期。课程以思政教育为牵引,学生为中心,着重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爱国情怀、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课程考核学生将每学期学习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在专业知识、能力和素养等方面使学生得到综合提升,为下一步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起到推动作用。
20、科技发展史
前修课程:《工业设计概论》
学分及学时:2学分,36学时。
课程介绍:《科技发展史》是工业设计专业德育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群的必修课程,开设于第四学期。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过程,以及科学技术作为设计的技术依托与实现方式对产品设计产生的重要影响。课程系统地介绍了人类五千年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脉络,涉及中国科技史、西方科技史、工匠技术传统、科学思想的逻辑发展、科学的社会文化背景、数理科学传统、博物学传统等内容。通过营造世界科学技术史的概貌,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科技的历史,思考科技的意义;有效地沟通学科专业,培养设计专业的学生严谨理性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增强设计专业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为后续课程打好意识形态基础。
21、计算机高阶建模
前修课程:《设计制图》 《设计三维表现》
学分及学时:2学分,36学时。
课程介绍:《计算机高阶建模》是工业设计专业第四学期专业教育课程群的实践课程,课程引导学生将智能制造体系有机融入于计算机高阶建模之中。课程系统地介绍了Solidworks软件概述、草图绘制、草图编辑、特征建模、实体特征建模、工程图设计、产品装配图等内容。通过将软件中各模块的命令与案例应用相结合,深入浅出地对各命令的应用进行阐述,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在设计实践中掌握计算机高阶建模的基本内容与学习方法。
22、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
前修课程:《计算机C语言》
学分及学时:2学分,36学时。
课程介绍:《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是工业设计专业第四学期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选修课程,结合学生专业需求,本课程以STM32单片机作为载体,使用STM32CubeMX软件以及HAL驱动库完成引脚分配、时钟设置和外设设置等初始化工作,使学生专注于应用层代码的编写,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降低了学习难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STM32F4微控制器电路设计、开发环境的搭建、STM32CubeMX和KEIL5软件的使用、通用输入/输出接口、外部中断、定时器、传感器和电机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STM32单片机的基础知识,初步具备设计、调试简单的STM32单片机系统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3、图案基础
前修课程:《视觉传达设计》
学分及学时:2学分,36学时。
课程介绍:《图案基础》是工业设计专业第四学期开设的德育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群必修课程。课程体现本专业“设计服务民生”、“设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人民而设计”的人才培养特征,主要讲述传统图案的理论、艺术设计中传统图案的应用。从理论到实践,传统图案既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又具有丰富的民族审美品格,涵盖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发展演变既是人类对美恒久不变追求的历史,也是从自然到社会,从模仿到创造的装饰美化的历史。通过对传统图案知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传统图案的文化内涵、艺术形式和创作方法,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24、设计管理
前修课程:《视觉传达设计》
学分及学时:1学分,18学时。
课程介绍:《设计管理》是工业设计专业第四学期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内的一门选修课程。课程坚持“思政+设计”的育人导向,结合课程特点,深挖提炼思政元素并加以整合,以“设计服务民生”为立足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设计观与创作观,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本课程系统介绍了设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包括设计与设计管理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设计项目管理的基本程序与方法;设计决策、设计沟通的重要作用与基本方法,以及企业外部设计组织对设计项目的基本操作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今后在实际的设计项目中能够把握设计管理的基本动向、理解设计管理在企业中的基本策略和定位,品牌的设计规划,设计团队的管理及设计流程及评价标准。
25、市场学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2学分,36学时。
课程介绍:《市场学》是工业设计专业第四学期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群内的一门选修课程。课程思政内容主要以设计服务于经济,设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立足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设计观与经济观,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与市场经济意识。该课程是从专业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一门重要的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课程。作为设计学与经济学交叉形成的边缘性学科,本课程通过系统理论讲授、市场调研和专题训练,增强学生的成本意识,培养他们以市场为出发点,分析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为产品顺利进去市场流通领域制定市场策略。
26、产品创新设计
前修课程:《图案基础》 《计算机高阶建模》
学分及学时:3.5学分,64学时。
课程介绍:《产品创新设计》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第四学期专业教育课程群的设计实践课程。该课程通过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造物观、造型体系及装饰风格,并通过学习、分析、转化应用于现代产品创新设计实践。该课程是从专业基础课向设计实践课过渡的一门关键课程,与该学期前修课程《图案基础》、《计算机高阶建模》形成课程群,是对该学期理论和技能融合训练的课程。课程系统讲授产品创新设计的特征和本质、创新设计的思维、创新设计的角度和设计方法、创新设计的案例,以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生活方式为实践命题角度。通过对创新案例分析以探究及内化创新方法、设计调研以深入了解命题内容、设计分析以探究命题内涵、小组讨论以激发创意点、设计表现以推导及表达设计创意,从而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7、专业考核四
前修课程:《计算机高阶建模》 《产品创新设计》
学分及学时:0.5学分,8学时。
课程介绍:《专业考核四》是工业设计专业第四学期开设的专业教育课程群必修课程,课程通过对学生专业实践效果的评定,考察学生是否具备独立的设计实践能力。课程以科学发展观牵引,引入与创新设计实践相关的科学精神、家国情怀、人文精神、工匠精神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课程系统考核学生原创的设计构思与产品设计作品同步表达能力,针对第四学期课程学习内容进行阶段性知识与能力考核,使学生通过设计实践考核正确评估本学期课程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水平。
28、中国传统设计思维与实践
前修课程:《创新思维》 《图案基础》
学分及学时:4学分,84学时。
课程介绍:《中国传统设计思维与实践》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德育与传统文化课程群内必修专业课程,开设于第五学期。本课程结合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特征,立足“文化自信”,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中的设计智慧,通过设计实践,启迪现代设计。本课程通过对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中衣、食、住、行、用、信、娱等七个方面的专项研究,培养学生理解传统生活方式,形成中华传统造物观与造型观,并切实以“设计”为手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设计新人。
29、程序设计基础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2.5学分,48学时
课程介绍:《程序设计基础》是工业设计专业第五学期专业教育课程群必修课程。课程以Python语言作为载体,主要讲授Python语言的语法、数据类型、函数、文件操作、异常、模块和面向对象等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编程的一般性思维,使学生掌握Python语言的基础知识,初步具备Python编程技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30、交互与界面设计
前修课程:《程序设计基础》
学分及学时:3.5学分,64学时。
课程介绍:《交互与界面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第五学期专业教育课程群的设计实践课程,课程加强大学生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将国家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工程规划融入交互与界面设计课程。课程系统地介绍了交互与界面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交互设计开发流程及界面设计方法,涉及交互设计概述、交互设计基础、交互形式、界面设计表现等内容。通过将功能设计、造型设计、原型设计、案例应用相结合,深入浅出地对复杂的理论进行阐述,通过课堂教学、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在设计实践中掌握交互与界面设计的基本内容与学习方法。
31、产教融合项目实训
前修课程:《产品结构设计》 《产品创新设计》
学分及学时:4学分,84学时。
课程介绍:《产教融合项目实训》是工业设计专业第五学期专业教育课程群的产教融合设计实践课程,课程引导学生将中华传统造物体系与中华传统造型体系有机融入于现代产品设计之中,并且引入与创新设计实践相关的科学精神、家国情怀、人文精神、工匠精神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课程通过将功能设计、造型设计、人机设计、工程理论与案例应用相结合,深入浅出地对复杂的系统设计开发理论进行阐述,通过专产对接项目式实践教学,以产教融合校企联合实践课题或行业专业竞赛课题为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设计实践中掌握现代产品开发的基本内容与学习方法。
32、现代产品成型设计与工艺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3学分,54学时。
课程介绍:《现代产品成型设计与工艺》是工业设计专业第五学期交叉课程群选修课程,课程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制造2025” 制造强国战略,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理解现代产品成型设计与工艺的发展规律,汲取人类关于现代产品成型设计与工艺发展的有益成果。《现代产品成型设计与工艺》针对工业设计领域发展的新特点,从产品设计方向出发,以产品成型制作工艺为重点,强调设计实践能力,围绕一般新产品开发的主要流程,提炼其中主要的成型技术与工艺手段。使学生树立通过设计帮助行业解决社会政治和技术挑战的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设计观与创作观。
33、专业考核五
前修课程:《中国传统设计思维与实践》 《交互与界面设计》
学分及学时:0.5学分,8学时。
课程介绍:《专业考核五》是工业设计专业第五学期开设的专业教育课程群必修课程,课程通过对学生专业实践效果的评定,考察学生是否具备独立的设计实践能力。课程以中国传统设计美学的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设计思维与现代设计融合为牵引,引入与创新设计实践相关的科学精神、家国情怀、人文精神、工匠精神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课程系统考核学生基于中国传统设计思维、中国传统设计美学的原创设计构思与产品设计作品同步表达能力,针对第五学期课程学习内容进行阶段性知识与能力考核,使学生通过设计实践考核正确评估本学期课程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水平。
34、假期课堂Ⅰ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1学分,18学时。
课程介绍:《假期课堂I》是工业设计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群集体实践课程必修课,第五学期末寒假开设。课程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假期劳动教育和社会调查。通过劳动教育增强学生劳动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劳动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调查了解行业需求和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和学习积极性。
35、智能与信息产品设计导论
前修课程:《工业设计概论》
学分及学时:1学分,24学时。
课程介绍:《智能与信息产品设计导论》是工业设计专业专业教育课程群中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开设于第六学期。是智能与信息产品设计方向的先导课程。课程内容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出发点,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战略目标,通过对智能与信息产品设计的定义、分类、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论知识讲授,明确该方向的性质与发展状态,扩展学生基于智能制造创新赋能的前沿视野,为后续的信息产品设计与开发课程打好理论基础。
36、信息产品设计
前修课程:《智能与信息产品设计导论》
学分及学时:4学分,84学时。
课程介绍:《信息产品设计》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第六学期教育课程群的产教融合设计实践课程。该课程引领学生了解我国工业制造的信息化升级与创新过程,关注信息技术与中国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趋势。通过课程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牢固树立设计服务民生的意识,增强专业自信。该课程的前修课程从理论的角度介绍了信息产品的定义、分类等基础知识,本课程将系统的学习信息产品的设计流程、基于信息交互功能操作过程的用户体验分析、信息产品功能设计、信息产品交互体验设计、信息产品信息接触点的分析、信息产品交互界面设计、信息产品外观设计等内容。了解信息产品设计与科技、文化、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未来信息产品发展趋势有初步认识,以引导学生建立前瞻的信息产品设计视角。通过设计实践将功能设计、体验设计、产品外观设计、交互设计等设计活动基本内容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具备信息产品设计的能力。
37、信息产品开发
前修课程:《智能与信息产品设计导论》 《信息产品设计》
学分及学时:4学分,84学时。
课程介绍:《信息产品开发》是产品设计专业第六学期专业教育课程群的产教融合设计实践课程,课程加强大学生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将国家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工程规划融入信息产品开发课程。课程系统地介绍信息产品开发的各环节、信息产品的特点、产品开发内容及原理、产品开发交互设计程序等内容。此课程内容涉及工业、艺术、计算机、数字信息、市场营销等交叉学科领域。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信息产品开发的内容、流程和方法,通过专产对接项目式实践教学,使学生在设计实践中掌握信息产品开发的基本内容与学习方法。
38、智能机器人专题设计
前修课程:《智能与信息产品设计导论》
学分及学时:4学分,84学时。
课程介绍:《智能机器人专题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第七学期专业教育课程群的选修课程,引导学生将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融入于智能机器人专题设计之中。课程系统地介绍了智能机器人的定义、功能分类、机器人智能程度分类、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智能机器人发展方向及案例分析研究等内容。通过深入浅出的对复杂的理论进行阐述,使学生了解当下智能机器人的种类与发展状况;通过设计实践使学生能够结合理论与实务,将理论知识更好的融入设计实践过程中。
39、通用产品专题设计
前修课程:《智能与信息产品设计导论》
学分及学时:4学分,84学时。
课程介绍:《通用产品专题设计》为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群内一门选修课程,开设于第六学期。该课程通过中国的通用产品设计案例引导学生以“设计服务民生”为立足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设计观与创作观,形成较强的“以人为本”的职业感和社会责任感。《通用产品专题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培养目标中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艺术设计走向探究功能、研究用户需求、实现生产制造的起点。该课程要求学生正确理解通用设计的目标,系统掌握通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并主动地运用通用设计原理提高工业产品设计水平,更好地体现工业产品设计的功能原则。
40、产教融合项目实践
前修课程:《产教融合项目实训》
学分及学时:4学分,84学时。
课程介绍:《产教融合项目实践》是工业设计专业第六学期专业教育课程群的一门产教融合设计实践课程。课程紧密围绕产教融合、专产对接展开课程教学内容,以“山东十大支柱产业”、“设计赋能新农村建设,打造齐鲁样板”等为切入点,努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导,以设计项目教学及实训教育为依托,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推进社会领域专业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建设。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形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教学机制。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课程结构,健全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41、专业考核六
前修课程:《信息产品设计》 《信息产品开发》
学分及学时:0.5学分,8学时。
课程介绍:《专业考核六》是工业设计专业第六学期开设的专业教育课程群必修课程,课程通过对学生专业实践效果的评定,考察学生是否具备独立的设计实践能力。课程以科学发展观牵引,引入与创新设计实践相关的科学精神、家国情怀、人文精神、工匠精神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课程系统考核学生原创的设计构思与产品设计作品同步表达能力,针对第六学期课程学习内容进行阶段性知识与能力考核,使学生通过设计实践考核正确评估本学期课程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水平。
42、假期课堂Ⅱ
前修课程:《假期课堂Ⅰ》
学分及学时:2学分,36学时。
课程介绍:《假期课堂Ⅱ》是工业设计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群内的集体实践课程必修课,第六学期开设,前两周在学期最后两个教学周进行,后两周在暑假进行。通过课堂外学习,让学生在各种场所、通过不同形式向社会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通过劳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专业特点,将劳动教育与假期企业实践、实习等相结合,提高学生自主劳动能⼒,增强劳动意识。
43、先进制造技术概论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3学分,54学时。
课程介绍:《先进制造技术概论》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群内的一门交叉课程,开设于第七学期。课程思政教育是在专业课程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内容,实现专业知识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内容的有机融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先进制造技术体系结构、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先进工程设计技术、先进制造工艺、制造自动化技术、柔性制造系统、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先进制造模式等内容,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44、毕业考察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2学分,36学时。
课程介绍:《毕业考察》是针对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指导性课程,也是确定毕业生《毕业设计》合理性、独特性与创新性的评估课程。引导学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设计价值观。本课程基本包括前期调研、毕业设计拟定选题、毕业设计选题论证与评价,以及毕业设计开题等几部分。通过本课程,可以有效框定《毕业设计》的基本方向,一定程度上保证毕业设计的独特性与原创性。
45、毕业设计
前修课程:《毕业考察》
学分及学时:8学分,144学时。
课程介绍:《毕业设计》是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本科第四学年开设的课程,与毕业考察、毕业论文共同组成毕业设计实践课程群。该课程内容立足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融合新工科与艺术学的学科知识体系。该课程是通过设计实践将本科阶段各个课程内容融会贯通,学生的设计理论水平、设计能力、科研能力得到更系统的训练,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考察的课程。该课程按照工业设计专业(理)本科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学生在该阶段开展设计实践活动,接受阶段性检查,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参加毕业设计作品展览,是本科毕业生获得学士学位的考查课程。
46、毕业论文
前修课程:《毕业设计》
学分及学时:4学分,72学时。
课程介绍:《毕业论文》是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本科第四学年开设的课程,与《毕业考察》、《毕业设计》共同组成毕业设计实践课程群。该课程内容立足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融合新工科与艺术学的学科知识体系。该课程是该专业学生本科期间最后一门综合性能力训练的课程,是学生学习、研究和成果全面总结的课程,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全面检验的过程,考核结果是对学生毕业资格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考查依据。该毕业设计报告撰写过程,通过调研、收集资料、系统整理和分析数据及问题,论述选题必要性、创新性、可行性,并提出设计观点;阐述创意推导、设计表现、设计深化、模型制作等环节内容。该课程按照工业设计专业(理)本科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在课程阶段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并参加毕业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