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学校概况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始建于1973年,建有千佛山、长清两个校区和国家产教融合青岛基地、淄博基地,是目前国内独立设置的公办艺术院校中唯一一所设计类大学。现已形成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区艺术教育和中等美术教育等多层次办学格局。设有视觉传达设计学院、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服装学院、造型艺术学院、现代手工艺术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应用设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公共课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艺术与设计实践教学中心、创新创业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及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学校所属处级社会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建有博物馆、美术馆,设有中国民艺研究所、设计策略研究中心、艺术人类学研究所、图像艺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编辑出版学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校报《山东工艺美院报》。建有学校网站及“设计•中国”等专业网站。学校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单位、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工程建设单位、山东省2024—2029年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与智能制造设计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单位、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
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学科专业设置涉及艺术学、文学、工学、管理学、交叉学科5个学科门类、13个一级学科、38个本科专业,构建了以设计和设计学为主导、美术学为基础、艺术学等相关学科为支撑、传统工艺美术为特色的学科专业布局。艺术学、设计学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计、美术与书法、戏剧与影视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设计艺术学、艺术学为“泰山学者”岗位。设计学为山东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学科“高峰学科”建设学科,在2021-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1305设计学”榜单中稳居全国前10位。
学校坚持“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建有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专业被列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被列入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专业群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7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5门课程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5个A+专业上榜“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A+专业数量位列省属高校首位。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为人民而设计”为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承“思政+设计”的教育理念,坚持思政育人与专业育人双向互动,建立并不断优化设计教育“创新与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应用设计人才。
二、艺术教育师资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教师中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中国文化名家暨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齐鲁杰出人才提名奖获得者、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齐鲁文化英才等。同时聘有国内外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及“六艺学者”特聘教授。
学校科研及创作成绩突出。建有“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传统手工艺研究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山东省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研发中心、中华手造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环境艺术设计综合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近年来,学校承担、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参与或主持“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手艺农村”等项目;师生在历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获金奖、银奖、铜奖等多项奖励,在德国红点概念设计大赛、美国弹力方程式国际设计锦标赛(简称“FE”)等国际设计大赛中成绩优异,多次获“悟空杯”中国国际漫画大赛冠军奖、中国大学生模特大赛一等奖、“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金奖等奖项。
三、艺术教育实践情况
高质量开展社会实践,打造“行走的思政课”。2024年,全校共组建188支社会实践团队,3897名学生奔赴各地开展实践活动,共有17支团队入选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各类专项活动。其中,鲁喀专项实践团赴新疆喀什地区开展为期14天的支教活动,实践过程中发生了新疆大叔向实践团赠瓜的感人事迹。新华社、山东教育卫视、新疆网等数十家媒体对事件进行了报道。全网累计点赞量20余万,相关热点话题量60余万,浏览量500余万。
进一步激发社团活力,做好文化创新输出。加强学生社团建设,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管理规范在校园有较大影响的精品社团。拓荒者志愿服务队、格斗协会入选高校“活力社团”风采展示TOP100。北斗星辰国学社积极组织社员参加青少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暨大学生华服嘉年华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学传承理念,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新各类文艺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成功举办“七十五载风华颂”合唱比赛、“红色启‘萌’谱新篇,舞步青春扬未来”五月的花海舞蹈大赛、“非遗之美·薪火相传”创意搭建大赛、“忆七十五载峥嵘,颂璀璨之华章”美文诵等为代表的一院一品特色品牌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承办“立德树人文艺汇演暨山东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相关工作,荣获“优秀组织奖”,并斩获20个奖项,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作用。
西部计划招募创新高,引领低年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2024年,我校共招募8名优秀学子(含1名补录)入选西部计划,奔赴祖国各地践行使命、服务基层,锤炼意志,用青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青春汗水浇灌奋斗之花,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理想抱负,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创新创业捷报频传,竞赛榜样带动工美学子创新创业热潮。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共计136个项目参与“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校赛,参与人数689人,全校占比8.7%。经专家评审指导,荣获山东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1个、铜奖2个,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大赛全国铜奖,为推动青年人才成长和发展夯实基础。
志愿服务以赛提质,样板队伍点燃校园志愿之光。举办首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志愿服务逐步走向规范化、竞赛化。1个项目荣获第五届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实现我校志愿服务工作新突破,充分发挥了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和比赛竞技的双重育人作用。截至目前,全校共组建“拓荒者”“匠心”“满天星”等36支志愿服务团队,累计开展活动953次,覆盖志愿者6416名,累计志愿服务时长71642.2小时。
四、艺术教育实践创新工作
一是从“匠心集市”到“匠心文创”实体店,样板活动社会影响力逐步提升。2024年,“匠心集市”走出校园,先后成为山东省纪念五四运动105周年暨全省各界青年座谈会、2024国际青年交流大会暨中美青年交流活动的重要板块。今年12月,“匠心文创”实体店揭牌开业,标志着共青团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已由原先的分散式“游击战”转为常态化“阵地战”,必将成为共青团联系服务青年、助力成长成才的重要着力点和切入点,对于营造热气腾腾、热火朝天的创新创业氛围也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是从“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到“实践育人基地”,校地合作平台逐步丰富。先后与莱芜娘娘庙、长清孝里街道、长清区双泉镇、水鸣街小学、槐荫区团区委、东营团市委五为代表的六家单位签订实践育人基地,校地双方优势互补,双向赋能,进一步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的功能。
三是从“团属新媒体阵地”到“网络思政融合传播矩阵”,工艺美院好声音逐步唱响。竭力打造“团”字号、“青”字号网络思政品牌,以喜闻乐见的方式给予工美学子精神滋养。本学年共发布微信推文384篇;抖音平台发布作品98个、总浏览量315.5万余人次、点赞5万余人次、评论2152余条;视频号发布作品82个、总浏览量32万余人次、点赞13000余人次;B站发布作品79个、总浏览量2万余人次,持续推出贴近当代青年学生的原创性网络思政精品,拓展网络思政育人成效,在青年学生中唱响时代主旋律。
学校秉承“天工开物,匠心独运”的校训精神,围绕艺术教育特色,切实担负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大学使命,为“设计服务社会,设计引领生活”持续奋进。